需警惕水资源 配置中工程思维的泛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3:0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叶一剑
对北京水困境的争论,还远没到消解的时候,尤其是考虑到在对北京水资源的供应端进行更具体的考察的时候,难以避免的要将北京所处的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和消耗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于是我们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密云水库问题、河北张家口地区水田变旱田、海河水量分配等多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而南水北调工程更是从提出、论证、开工一直到今天,争论一直不断。最近几年,海水淡化是否能够成为缓解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讨论也不断升温。
在针对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的讨论中,对北京的声讨除了来自于北京获得了较多的水资源却没有补偿足够的利益之外,另一个更综合的意见是:“北京有关水资源的问题研究,多局限于北京行政辖区,未能将影响北京水资源安全的境外水源涵养区、生态影响区纳入水资源管理范围,缺乏流域层面的完整体系、管理机制和方法等探讨,不能科学反映资源利用、生态安全等要求,尤其缺乏区域社会进步问题的考虑”。
而事实上,如果将北京的水困境放在整个京津冀地区或者说整个华北地区来看(而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是将北京、京津冀、华北地区的水困境与长江流域联系在了一期),这就牵涉到一个普遍讨论的水资源管理中的流域治理模式和水资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
截至目前,按照水资源的自然流域为空间单位进行流内层面上的统筹综合治理,被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模式之一。而且,除了空间上做出这样的安排之外,在统一流域内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间通过市场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对水资源的分配进行调节,也被认为是比较公平的方式之一。
但是,就目前而言,包括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河流的治理和资源配置而言,更多的都依然在采取以既有行政区划为水资源治理和配置的空间依据,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以自然流域为空间依据的治理模式中设计的市场机制有被滥用的迹象,并在工程思维主导下愈演愈烈。
华北地区的例子是,北京通过较高的利益补偿获得了河北的水资源,河北甚至可以从山东通过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水量补充,这如果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另一类越来越常见的例子是,为了能够在区域内某一地点获得外部的水量流入,而选择通过工程在其它地方进行相应水量的流出设计。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跨地区的调水工程被公开,甚至被立项。
需警惕水资源 配置中工程思维的泛滥
而事实上,水资源的跨地区调配,除了经济性以外,还有隐形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基于此,我们明确提出,通过大的水利工程在较大区域内进行水资源的治理和配置,是必须小心使用和对待的,对一个城市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措施破解当地的水资源困境,而不是习惯于用大规模的跨地区调水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危机,这只能是危机暂时缓解,甚至会迎来更大的危机。
我们应该反思在破解水资源困境中的工程思维,现在我们看到太多的大型水利工程,背后都体现了通过工程思维方式治水的弊病。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市场机制和商业逻辑的使用不是没有前提条件的,要对自然存在一些敬畏的,要在不破坏自然流域的前提下进行,也只有这样,市场调节机制和商业逻辑才具有真正的正当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