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再调查:按时通水不是中线工程的全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03: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李伯牙 宋斌
在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断流三十多年后,北京市政府实行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决定投资170亿元恢复永定河。但是,此举被有关专家称为“人造永定河”,只能当人工景观看,而没有真正河流的生态功能。
对于极度缺水的北京来说,能让永定河的河道重新填满水实属不易。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水危机局面,这座城市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超采地下水,从外地调水,甚至连应急水源地都早已启用,但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希望寄托在南水北调上。
按设想,南水北调2014年通水后要给北京送来10亿立方米的水,为这个年耗水35亿方左右——而且刚性用水需求仍在不断增加——的城市解决掉近1/3的供水负担。
然而,自从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期延误之后,很多人对于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能否顺利通水仍心存疑虑。届时,万一南水北调无法按时通水,极度缺水的北京怎么办,京津冀怎么办?
不只是北京的南水北调
在工业、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之后,北京从生产上节水的潜力已经不多了。与此同时,这个城市却无法抑制生活用水的增长,随着人口一次次提前突破预期数字,北京的刚性用水需求也在不断突破纪录。
为了缓解首都极度缺水的局面,水务部门绞尽脑汁几乎想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节约用水、中水回收利用、开启应急水源地、从河北省调水等。
然而,记者采访的多位水利专家表示,这些手段只能暂时支撑几年,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水资源耗尽,北京必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挽救这种局面最大的希望就是南水北调,虽然这项工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2014年进北京,有10亿方水进到北京,所以北京的用水安全,特别是居民的用水安全是有保障的。”水利部总规划师、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告诉记者,由于北京水资源特别短缺,现在也在采取各种手段,去年光中水利用就达到近7亿方。
作为北京市供水的核心和重点,城区年需用水15.8亿立方米,其中12.5亿方需要用新水解决。2014年,如果南水北调中线按期通水,10亿方的长江水将送达北京,这12.5亿方新水缺口就可以轻松补上。
到那时,北京启动已经超过5年上限的几个应急水源地就可以休养生息了,也不用每年再花高价从河北买二三亿方的水了。当然,对于天津、河北来说,这也是解决缺水问题的希望。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希望,还应该是华北平原所有人的发展希望,确保城市供水,同时还兼顾生态和农业供水。”曾任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告诉记者,“南水北调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镇的发展;二是把当地的水资源解放出来,还给农业。”
除了满足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供水外,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用水也将得到补充。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的路线图,来自丹江口的水从太行山脉脚下一直通到北京,在其东边就是华北平原,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农业灌区。南水北调引水渠就像穿羊肉串一样,将这些灌区串起来,遇到华北大旱时给灌区补水,可以挽救几亿亩庄稼,保住华北平原这个大粮仓。
放在水库还是放在地下?
对于半个世纪以来缺水日趋严重的京津冀来说,一下子涌进这么多长江水,怎么用、怎么存成为一个大问题。
“我一直在呼吁南水北调的水到了北京后一定要防止浪费,因为水多了,一下子来这么多水怎么用就是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钱易教授对此颇为担忧,“南水北调的水到北京后,不能在水源充足了以后再提高水指标,一定要节水优先,把用水指标降下来。”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首钢搬迁之前,北京已经面临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危机,然而这个耗水大户的产量却在不断增加,随着首钢创造的税收越多,耗水量也越来越大。
“北京工业用水怎样陷入恶性循环的?北京的二次产业投入越多,它的耗水量就越多。”北京市水环境专家王建告诉记者,以前人们认为只有工业才能创造财富。然而,随着一些工业企业的恶性膨胀,首都的条件和环境都被改变了,引发环境、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有专家表示,在当前这种GDP导向下,但凡北京有多余的资源都会用在提高GDP上。北京这些年正是因为缺水,很多项目才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南水北调通水之后,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
要用好长江水,首先就是怎么存的问题。对于如何保存南水北调的水,水务部门和水利学家有不同意见。按照水务部门的设想,长江水最终要引进到密云水库来保存。但是水利学家们更倾向于将其补充到地下,作为战略储备的地下水来保存,毕竟丹江口也有枯水期,华北也有可能出现大旱。
“放在密云蒸发量太大,一年光蒸发就1亿方,这很可惜!实际上北京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可观,更新的速度也很好,这是由北京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的。北京在冲积扇的上部,地下的颗粒很粗,透水性很好,补给条件很好。”许新宜告诉记者,如果按1立方水2元钱来算,放在密云水库一年的蒸发量就相当于损失2亿元。
“北京的地下水能够储存百把个亿是没问题的,就是外面都没水了,这也可以让北京用五年。”许新宜表示,密云是三四十亿立方米的库容,但地下水容量有三个密云水库那么大。
钱易院士也提议地面水和地下水要联合调度,将南水北调的水补充到地下,借鉴美国加州“水银行”的做法,在地面水不够的情况下将地下水作为补充,防备更干旱年份的出现。
不过,北京的一个担心是,害怕地下储蓄的水流到天津。因此,现在北京倾向于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主动补充地下水,让它靠降水来自己恢复,而南水北调多余的水就放在密云水库。
南水北调的变数
“最近有人告诉我南水北调要停了,我很吃惊。”钱易告诉记者,她向几个水利专家提起这消息,他们都说不大可能,因为都投进去这么多了。
这个传言的背景就是国务院发文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化,而海水淡化的成本比南水北调的水要便宜,大规模海水淡化后,谁还愿意花高价去买南水北调的水。
不过,许新宜对南水北调很有信心,他认为海水淡化有很难克服的三大障碍。
“南水北调在搞工程预算的时候,有个单方(单位立方米)水投资,现在单方水投资是20元左右。海水淡化讲的是成本,成本是5元,若按单方水投资就不止。比如说南水北调一年调100亿方水,我投资2000个亿,一除就是20元一方水,这讲的是每年,如果是10年就不是这个数了。”许新宜说,用海水淡化的运行成本和南水北调的单方水投资相比,就像是用体重和身高相比,容易误导人。
在许新宜看来,海水淡化起步价5元钱,只适用于沿海地区运距不超过50公里的地方,而南水北调丹江口的价格才8分钱,到北京也就两三元钱。更重要的是,海水淡化的水使用范围很窄,只适合工业用水,因为它是纯净水,人喝久了会四肢无力、抵抗力下降,从医学的角度不适宜长期饮用。
即使海水淡化不能威胁南水北调的地位,它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曾计划2008年奥运会之前即向北京供水,但由于该项工程涉及移民、成本等因素,最终决策层不得不将其推迟到2014年底。在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南水北调会不会再次推迟通水?
“从工期上看没问题,原来规划是2002年开工、2010年供水,8年的工期是科学合理的。后来有一段时间中央财政紧张,南水北调的资金不是停了就是少了,开工面就没那么多。现在扩大内需,国家又投进去很多钱,南水北调就不差钱了。”许新宜告诉记者,现在工期抓得很紧,自己不担心工期,就担心质量,因为1200公里这么长的工程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影响到全线。
“现在质量比工期更重要,我希望2014年能够通水。如果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2014年通不了水这个可以理解。”许新宜说,“差一两年没问题,差的是长治久安。”
在南水北调中线主干工程赶工期的同时,沿线河南、河北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资金却进度缓慢。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防汛技术顾问、河北省防汛抗旱办专家魏智敏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在河北输水的配套工程只开工了一小部分,现在集中力量突击主干,2014年几条主干都能完成,但配套工程完不了。
有专家认为,由于北京在南水北调线路的末端,即使沿线工程都按期合格完工,还将面临许多不可控因素。缺水的河南、河北各地要是在中途多截留一些水,北京也没有办法,况且河北长期向北京调水,还有密云、官厅水库的指标等被北京无偿拿走的历史欠账尚未解决。
即使不考虑沿线,单就水源地来说,如果再次出现去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到时候北京还从汉江调水,下游怎么办?
北京水环境研究专家王建认为,一个三峡大坝已经带来很多复杂的矛盾问题了,而且从生态上讲,把远距离调水作为发展的支撑是不合理的,这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躺在医院里靠输血来维持生命。调水也只是把华北缺水的矛盾扩大到长江流域,扩大到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