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借力金融资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6:06 来源: 金融时报牛娟娟
水利行业的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在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主渠道的同时,迫切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作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政策性信贷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记者牛娟娟水利是公益事业,既需要公共财政投入,也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实现水利与金融业的合理对接,是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需要。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里程碑。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出台必将为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产生深远影响。
盘活资源,打破水利投融资平台发展瓶颈
水利行业的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在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主渠道的同时,迫切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作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政策性信贷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4个市(县)建立了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建立,盘活了水利资源(资产),使水利建设增速增值,既解决了项目资金来源的问题,又解决了项目后期管护的问题,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公益性水利项目。
《意见》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注入资本、财政补助以及增加水电、供水等优质资产的方式,使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整改为一般公司类法人,对这类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予以支持。这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利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制约。为水利投融资平台面向市场,更好地服务水利建设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水利投融资平台的运转和发展,必须在政府主导下,遵循“融资是途径、建设是基础、发展是目标、管理是根本”的市场规律,通过将水利资源(资产)放大和加速,使平台做优做强。整改后的水利投融资平台,不是单纯的承债主体,还应当是建设主体、管理主体,更应当是创收主体。水利投融资平台只有面向市场,利用市场招商融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管理,才能适应市场,健康良性地生存与发展。
创新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水利建设
近年来,水利行业不断创新水利投融资方式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山东提出各级小额贷款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重庆提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江西明确对公益性水利项目参照中央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标准给予支持。辽宁、江西、湖北、重庆等地发行债券筹集水利资金,广东、广西、宁夏的一些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天津提出对企业购置专用节水设备的投资给予税额抵免等。
实践证明,水利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意见》也就此提出了具体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创新符合水利项目属性、模式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要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水利建设。银行机构应充分发挥“贷、债、投、租”全方位金融服务优势,提供贷款支持、财务顾问等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积极探索开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融资租赁服务业务。发挥资金引领作用,与财政、企业、社会资金有效结合,并通过牵头组织银团贷款,积极引导吸纳其他银行资金投入。同时不断创新丰富配套水利金融产品,例如出台无息、低息和贴息政策、探索利用金融贴息方式支持水利建设、对水利分散项目采取整体评估等方式,为我国水利建设整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政策优惠。
凝聚合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年来,各级政府通过财政主导和金融贷款、民间投资等方式,做大水利建设投融资蛋糕,建立了政银企协调联动机制,搭建了银企对接、互通信息、加强联系的平台,使得水利投资带动效应凸显。陕西省为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瓶颈,通过整合资源、强化财政管理、收费直接入库、实行专户储存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以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等为主的水利建设筹资得到充分保障;湖南省创新投融资体制,千方百计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推行“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河南省以投融资为主体功能,以资产筹集资金,以资金建项目,以运营扩张资本,成立了融资与投资互动、互为依托的政策性、专业性水利投融资平台,筹集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完成省内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任务。
有专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抓紧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此外,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加快研究制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