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梳理市场发展成果客观总结经验教训 解读《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6:07 来源: 金融时报

  高国华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达到10.6%,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二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市场依然是我国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的最主要场所;三是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投资者持有结构有所优化。

  记者高国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而自年初以来不管是各类债券的发行,还是债券产品创新乃至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整个债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此时,及时、系统地梳理市场发展成果,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运行情况,科学、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也显得愈发重要。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日前出版发行,该书对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受到了市场各方的瞩目。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债券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可谓日新月异。市场体系日益成型,市场创新不断涌现,投资者类型日趋多元化,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然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囊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利率债券和信用债券以及债券衍生品在内的,关于整个债券市场发展情况的报告,多数报告也仅仅是立足于某部分债券或某个市场,无法反映债券市场的全貌。债券市场的飞速发展更加突出了全面性报告的重要性,《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顺应了这一趋势和需求,应运而生弥补了这一空白。

  由于各种原因,早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令人们对资本市场存有误读,以为资本市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如果说十年前也许这一观点尚有可取之处,那么近年来在我国债券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期,债券市场存量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场之后,这一观点就不再正确。然而,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特点导致很多人对这个日渐壮大的市场并不太了解。上述误解仍存在于众多普通大众,甚至部分更高的群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提出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政策方针,市场各方有必要纠正过去的误解,提高社会对债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该报告的出版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提升债券市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首先,报告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2011年的发展情况,从运行情况、发展特点、主要创新和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四个维度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市场整体运行态势,并对来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内容涉及宏观经济、政府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以及债券衍生品等多个板块,展现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情况和最新进展。其次,报告有助于扩大债券市场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债券市场,认识债券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我国债券市场取得的卓越成果、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认知,更全面的了解过去,更深刻的洞见未来。

  我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微观角度而言,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改善了企业融资结构,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为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86万亿元,较2010年有所减少,但企业债券增幅显著;累计兑付6.2万亿元,较2010年减少0.75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债券市场托管总量达22.75万亿元,较2010年增加1.59万亿元;全市场共成交结算201.94万亿元,较2010年增加31.94万亿元,增长显著。

  可以说,债券市场的壮大给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金融市场发展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如随着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尤其是债券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的不断提高,银行贷款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支持,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监测市场变化,央行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给宏观调控、政策传导、货币创造带来了影响,也给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运行和业务模式也带来了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关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对判断宏观经济走势、优化宏观调控、探索业务创新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此,《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总体看,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达到10.6%,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二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市场依然是我国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的最主要场所。三是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投资者持有结构有所优化。2011年年底,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共有11162家,较2010年增加927家;在上海清算所开户的投资者共有1839家;经人民银行批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试点投资的三类境外机构共38家,进一步丰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促进债券投资需求多元化。

  专家表示,报告为全面了解债券市场创新提供了材料。众所周知,创新一直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每年债券市场无论是产品类型、参与对象,还是相关法律法规都有新进展,近年来的市场创新与建设硕果累累,令人眼花缭乱。把握市场变化的新动向,深入了解新产品、新法规对准确判断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市场走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报告可作为参考材料,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债券市场的创新型产品、新出台的法规、监管动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并对部分重要信息进行了重点解读,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跟踪。

  专题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该报告共有12个专题,内容涵盖了对债券市场影响重大的国内外宏观经济事件,当年出现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产品或者新形势如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债券、银行间中央对手方净额清算机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等,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亮点如香港人民币债券,以及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如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引发的信用债后续管理。可以说12个专题几乎涵盖了当年债券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和特点。如果说报告正文是对债券市场发展概览性、全方位的解读,那么专题就是精确解读,以历史梳理和深度分析为主,根据不同的主题,探讨事物的本源,以期对未来发展态势预判提供基础。

  专家普遍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的出版,弥补了对我国债券市场全面解读报告的空白,有助于更多的人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债券市场,尤其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为更多的境外机构了解我国债券市场提供了素材,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共同探索行业未来发展的平台,从而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