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多因素集聚全年物价走势更趋复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6:07 来源: 金融时报

  胡萍

  里程3.4公里,金额12元,实付15元。刚想张嘴询问,崔先生就被告知,为缓解油价调整后带来的运营压力,北京市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已从4月1日调至3元/运次。这是崔先生出差月余回京后收获的第一份“涨价单”。

  三个西红柿、四个新土豆、一把菠菜、一把蒿子秆、两根黄瓜,在地安门外大街帽儿胡同附近的菜市场,几样小菜让崔先生花费37元,菜贩的解释是:进价高自然会涨价。

  无独有偶,也就在崔先生回家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开始调头向下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曲线又出现抬头迹象,蔬菜价格上涨首当其冲。正因为此,统计意义上的物价上涨再次牵动各方神经。

  回顾2011年,全国物价指数走出一条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曲线,在今年头两个月,CPI更是延续回落态势。然而,且不说统计数据与百姓实际感受的差距,仅从菜价和油价等短期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成本上涨等中长期“推手”的存在而言,都意味着今年全年物价形势将更趋复杂。

  短期压力趋减成本上升影响将长期存在

   如果从菜价和油价对CPI的影响来判断未来物价总体形势,即短期压力趋减,但成本上升影响将长期存在。

  从3月CPI数据分析,蔬菜价格上涨成为拉动CPI上行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这个“临时主角”却并不能影响物价下行的总体趋势。众所周知,蔬菜的生产周期短,随着4月份天气好转,大量蔬菜上市,价格也将随之平稳、甚至回落,实际上3月份的最后一周蔬菜价格已经回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短期原因来看,3月份物价反弹只是今年物价整体下行趋势中出现的一个波动,这种波动难以持续,4月份以后会慢慢下行。

  相对于天气等短期因素的扰动,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压力正以价格的形式在多个行业体现。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表示,无论是劳动力还是能源等要素价格目前都已经进入全线上升的新阶段,在倒逼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对物价形成较大压力,这是中长期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教授芮明杰认为,成本推动是通胀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条件下,价格上涨短时间难以解决。

  与此同时,影响物价走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首先,以粮食和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走势或有反复,今年粮食能否继续增产尚存较大难度;其次,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国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推动速度有多快也是不确定性之一。

  物价回落趋势不改全年4%左右目标或可预期

   在短期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成本上涨等中长期“推手”共同存在的情况下,今后物价形势将如何变化?

  目前的短期反弹并不改变物价回落的趋势,这一观点得到较多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3月数据看,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都不是趋势性的因素,因此,同比涨幅的反弹不会持续。“一是M2余额在2月份同比增长13.1%,货币供给增速较低,不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二是房价走稳回落的趋势已经明确;三是食品新涨价因素趋于缩小。此外,PPI3月份下降0.3%,从而从成本方面将对CPI产生向下的影响。总的来看,物价涨幅将呈下降趋势。”

  事实上,由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前期货币政策收紧的持续影响以及美国控制油价上涨决心较大等因素都有利于全年物价保持稳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受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大格局限制,当前中国CPI总体走势趋于回落,只是回落的幅度可能会低于先前预期。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在需求回落、流动性以及房价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从月度来看,7月份是全年低点,从季度来看,CPI回落的趋势将延续到三季度。

  连平表示,全年CPI总的态势是将缓步回落,四季度以后可能会有小幅上调。即便把未来水、电、煤、天然气等价格改革因素都考虑进来,今年的CPI涨幅预计可能就在3%左右。

  政策预调微调化解物价上行压力

   3月份CPI涨幅反弹给人们以警醒,物价调控不能放松。

  “对物价上涨,特别是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要做好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补助,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张立群说。

  如何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也将成为控物价所需直面的问题。“从中长期看,政府应该出台促进措施,推动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管理来抵消原料涨价压力。”芮明杰说。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4%的CPI控制目标为价格改革留有空间。这意味着,过去两年因物价高企而暂缓施行的价格改革将继续推进,水、电、气等价格将陆续调整。还有业内人士表示,要从传统的对于需求管理转向更多的依靠供给管理,比如增加农产品生产,实现产需衔接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要从过多倚重货币政策转向更多的采取财政政策来调控物价,比如减税,降低一些流通环节费用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