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贸易顺差转负为正 “扩进口”提上议程谋转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16:5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与去年同期的逆差不同,中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再现贸易顺差:除2月份因进口增速强劲,实现近10年来单月最大逆差(逾300亿美元)外,今年1月和3月均为顺差,累计实现了6.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鸿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二是因为通胀因素,国内消费受到抑制,投资减少,从而影响到了进口。

  对于进口单月增速较低的状态并无需过分担心,忧虑的是这种情况会发展成为接下来数月的趋势。与以往不同,随着外贸政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口创汇为先”到近年的“进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的转变,进口总值正被分外重视。

  在一季度外贸数据还未发布的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在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进口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

  诚然,多年“奖出限入”的思维和政策惯性,使得扩进口这一转型新课题推进艰难,那么,当前在扩进口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操作的空间?又有哪些壁垒亟待突破?

  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之剑有望再次出鞘:“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部分生活用品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然而仅在3个月前,财政部刚刚对包括能源资源、农业生产资料等在内的73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进行了调整。

  宋鸿认为,下调关税对于贸易结构以及内需的规模是有所改进,但双方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进口商品对关税的变化并不是那么敏感,而且进口关税调整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目前中国整体关税水平为9.8%,低于10%,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但进口环节税还包括进口环节贸易增值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据悉,2011年中国关税收入为2559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2.85%。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达1.36万亿元,超过关税收入的5倍。

  有业内人士提议,应该在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方面下工夫。但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进口环节增值税目前不太好动,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有可降空间。

  而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为代表的专家却呼吁,降低中国的消费品关税。消费品方面,“中国进口税该降、能降的余地非常大。中国是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和家电生产国,可进口税高达20%,高关税挡住了一部分进口产品。”

  据张小济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有数据显示,仅2010年中国人通过银联卡在国外的个人消费金融就达1000多亿。“现在,不仅高档消费品,汽车、部分服装、家电等大众消费品的价格也是国内高于国外。”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进口贸易结构中,资源品、中间品和资本品占进口总值比例较大,而消费品占比较小。以2010年的中国进口贸易结构为例,资源品占比30.2%,中间品占比为20.1%,资本品占比为39.4%,消费品占比为8.1%。

  张小济认为,这种进口贸易结构是和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向拧着的,目前的贸易发展方式只会使我们的外贸顺差更大,竞争更强,必须要进行贸易结构的调整。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中国进口消费税率形成于20年前,针对奢侈品征收高达30%的税率,但伴随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国内产品供给增加,这部分税率存在下降的理由和空间。

  “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近年来国人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现象。”但宋鸿认为,引进奢侈品进口还是谨慎为好,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支持奢侈品的消费。“至少不应该鼓励,可以适当降低。”

  除了要在进口关税上做足文章,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比如,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和限制,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实施工作日24小时通关和报检制度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