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玄机多 当下是开创投资便利并推动谈判的良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16:5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杨志荣报道

  近日,韩国贸易投资促进局(KOTRA) 副会长朴珍炯(Park Jin-hyung)表示,中韩两国可能会在中日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前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中日韩三国在今年3月22日就“中日韩投资协议”文本所有遗留问题达成实质一致,将在5月份三国领袖峰会中正式签署,并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日韩投资协议谈判始于2007年,日韩当年同意展开中日韩自贸协议谈判的条件之一,便是必须先签署“中日韩投资协议”。

  韩国如此表态,与中日韩之间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不无关系。尽管韩国在政治体制和安全战略上与日本更加接近,但它与中国一样,对那段日本侵占历史有着挥之不去的仇恨。因此,即使在军事上,同为日韩盟友的美国也未能促成两国在反导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而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顺差来源国,对于韩国近年来实施的以自由贸易谈判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战略实践意义重大。

  作为占据世界经济总量20%和亚洲70%的中日韩三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同意展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民间学术研究。2003年至2009年,三国研究机构为此作了长达7年多的可行性研究,最后均认为“中日韩自贸区是可行的,将为三国带来共同利益”。

  而当下显然是推进中日韩开创投资便利并推动自贸谈判的良机。日本因地震需要产业转移,韩国也受制于狭小的国内市场和金融问题,都需要有更庞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而中国的产业升级也需要通过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事实上,对中国长期拥有巨额贸易逆差的日韩一直希望尽早签订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议,但中国一直比较被动。这源于,相对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的竞争优势目前仍主要集中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2011年9月,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陈洲表示,目前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中日韩越早建立自贸区,受益越大。11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时更明确表示,2012年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尽早完成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

  中国总理态度的转变显然与当时一周前美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夏威夷峰会高调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有关,而身为APEC重要成员、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并未被邀请参与TPP。美国将TPP定位为“下一代自贸协定”,在一体化程度安排上高于传统的自贸区,不仅致力于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聚焦成员国市场监管体系和竞争政策,提出了经济立法、经济透明度、反贪污、金融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要求,试图用美国的贸易标准、市场标准和技术标准重新主导亚洲经贸合作。

  联系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10月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文章,以及2012年1月美国更是修订“1+”军事战略明确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分析人士称,美国正在为其“太平洋世纪”战略积极布局,经济上推行TPP欲架空APEC,军事上布局澳大利亚完善亚洲小北约,试图通过贸易协定和优化军事战略调整孤立中国。

  不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2011年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和其他8个TPP国家双边贸易额总计为1710亿美元,美日贸易额为1810亿美元,美韩贸易额则为880亿美元,这三块加总还不及高达4570亿美元美中双边贸易。离开了中国的TPP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与韩国、日本达成FTA,对于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中日韩三国完成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美国TPP计划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下降。

  事实上,自2008年多哈回合7年谈判破裂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已经成为时下的潮流,中国更不可能置身事外。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向WTO通报、仍然生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23个,这其中80%以上是在近10年内出现的。WTO此前估计,到2010年底,全球范围内的自贸协定有可能达到400个。

  尤其在世界银行、IMF,以及美德等国都在声称世界可能陷入“失去的十年”的当下,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反弹,但世界各国在权衡利弊之余,更多地还是倾向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以抱团取暖。金砖国家不断紧密的合作更是明证。

  日本经济新闻曾分析称,日本企业竞争力衰落与日本FTA进展落后不无关系。就汽车产品而言,日本FTA签订对象国(墨西哥、智利、瑞士和东盟)汽车规模仅为810万辆,而韩国FTA签署对象国(欧盟、美国、印度等)汽车市场规模高达4100万辆,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市场占有率(9%)正逐步逼近日本(丰田12.8%、本田9.6%)。

  为应对金融危机,韩国近几年不仅积极推动货币互换,更是在推进自由贸易协议方面不遗余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与美国、中国和日本建立9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同时还为银行的外债提供了担保。尽管韩国拥有30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2011年10月韩国还是与日本的货币互换安排从130亿美元提高到700亿美元,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也扩大一倍增加至3600亿元人民币(合570亿美元)。

  目前,韩国与欧盟、美国等16个国家签订并正式生效了自由贸易协定。尽管韩欧自贸协议让韩国逆差大增,但韩国依然不遗余力地推进自由贸易谈判。韩美尽管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又就较为敏感的汽车和农畜产品等内容历经近5年折腾,但韩国在今年2月份依然宣布韩美FTA在2012年3月15日正式生效。

  中韩FTA将是继韩美、韩欧FTA后的重要外贸谈判。据韩国外交部统计,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韩中贸易额为1884亿美元,超过韩美贸易额(902亿美元)的两倍,韩中FTA的经济效益将远超韩美FTA。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