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端化转型:低迷白电市场寻求整合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16:5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秦宁报道

  在电子消费产品相对疲软之时,进行高端化转型成为当务之急。而白电产业频频“现形”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模式正赢得共识。

  日韩巨头的选择

  2012年伊始,日本的索尼、松下等几家消费电子巨头全部曝出2011年巨亏的消息,除了日元升值带来的无法扭转的成本劣势外,与韩国的三星、LG相比,日本的消费电子企业在产业链垂直打造领域处于相对的劣势也是重要的原因。

  虽然日本是全球液晶面板行业的技术发源地,但是液晶面板的产业化却是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取得突破的,尤其是韩国的三星、LGD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持续的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如今已经占据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53%的市场份额,而索尼、松下、东芝等日本电视巨头的液晶面板采购也大部分需要韩国企业的支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星、LG通过液晶面板等上游部件的控制形成了成本优势成为全球电视产业的领导者。而在白电领域,日本的东芝、日立、松下、韩国的三星、LG电子也有上游压缩机的布局,这也是这些日韩品牌近年来超越欧美白电企业的重要原因。

  垂直产业链的打造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企业的共识,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此,不仅在彩电产业中,TCL、长虹等完成了高世代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的布局,其他彩电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工厂。在白电领域格力、美的、海尔也都建设了配合空调压缩机工厂,特别是美的的美芝压缩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基地。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在美菱电器2011年募资12亿元投向的三大高端冰箱冰柜扩能计划即将全面投产的时刻,长虹白电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华意压缩2011年9月获批的定向增发也进入推进的关键阶段。

  按照华意压缩的规划,在2011年高端压缩机出货量突破1780万台的基础上,还将在浙江嘉兴兴建500万台超高效变频压缩机生产线,并在江西景德镇新建600万高效变频压缩机生产线,2013年投产后,长虹旗下的华意压缩整体生产规模将达年产3000万-4000万台压缩机,成为世界第一。

  显然对于2011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37亿元的长虹白电来说,正在复制长虹在黑电领域的垂直产业链模式。记者了解到,此前长虹通过在等离子屏、液晶模组和OLED面板等上游核心部件的全面布局,成为国内彩电行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企业。

  垂直产业链布局

  随着长虹2007年完成对华意压缩的控股,并与台湾东元在绵阳合资建设空调压缩机工厂,其在白电的空调和冰箱领域也完成了“整机+压缩机”的垂直产业链完整布局,成为国内唯一在黑白领域全面完成垂直产业链整合的企业,而这种整合后的优势也在过去几年白电产业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而对于在黑电领域上游布局最为完整的长虹来说,在2004年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提出“三坐标”战略后,就沿着产业价值链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并购,在短短4年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两大核心业务产业链的布局。

  长虹的“三坐标”转型也成为工信部和发改委推动的彩电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国家电子信息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标杆”,之后更多的家电企业开始加入到上游核心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中来,在半导体、液晶面板、压缩机、电机等领域进行布局。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家电行业过去几年一直在补课,与国外的家电企业从一开始就布局上游元器件不同的是,中国家电行业的整机和上游部件之前的投资是分裂的,比如说美芝压缩机最初的投资方是万家乐,而几乎所有的冰箱企业都不生产压缩机。”

  根据他的介绍,国外家电企业之前的成功正是因为对全产业链特别是上游部件的控制,如今中国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在短短几年内通过并购或自己投资的方式完成了日韩企业几十年的布局。

  对于长虹来说,在彩电领域上游部件取得的成功,随后也延伸到白电领域,长虹也成为国内唯一的在黑电、白电都有完整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