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建立中国药品食品黑名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1:1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据报道,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首度回应“问题胶囊”。陈竺针对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
“问题胶囊”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业内同行爆料或许不止这9家药企,国内每年300亿元胶囊药品涉毒;而且,问题明胶产品还被指流向了食品业,等等。这些报道说明医药行业水很深也很浑,还有很多内幕有待挖掘。“毒胶囊”事件最终会带出多少污泥,还有待观察。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药品行业的最高监管者,但卫生部却是药监局的“上司”,因而,卫生部负责人对“毒胶囊”事件的首次回应格外受关注。
卫生部负责人表示:“对我国药品、企业家诚信和医药卫生事业要有信心。”显然,卫生部仍然是很有信心的,从报道看,这种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药监局正在抓这个事”,即正在调查“毒胶囊”事件;另一个方面,是认为“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未必能让公众放心,也未必能提升因“毒胶囊”等药品事件挫伤的民众信心指数。这是因为,假药、劣药等药品案件每年都有多起,重大案件更让人触目惊心;而且,从案件处理、各级部门监管力度、企业责任意识提升等方面来看,都很难让公众很快恢复信心。
比如针对“毒胶囊”事件,有医务工作者对药监行政问责制度、药品招标制度发出质疑;比如说监管力度方面,有药企披露国家层面一直没有GMP认证,容易出现以次充好;而又有业内人士爆料,真正拿到国药准字号文号的明胶企业仅有3家。
再从企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角度看,同样不能给公众信心。据悉,“毒胶囊”涉事药企被曝9家,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开道歉,企业家连最基本的态度都没有,何谈社会责任?目前,浙江已经查明96批次(包括原料、胶囊半成品以及胶囊成品)中33批样品重金属铬超标,又一次证实了“毒胶囊”的存在,但企业还在装傻。
卫生部称“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公众或许也认可这样的判断,但在丑事没有被暴露之前,谁是有责任的企业家谁是没有责任的企业家,百姓如何来判断?修正药业多年来的宣传口号是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却也陷入“毒胶囊”事件。
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完全靠企业自觉,而是需要制度、监管、监督等手段共同倒逼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比如说,美国针对问题药品建立了完善的黑名单体系,中国为什么不能也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黑名单体系呢?(冯海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