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化工之乡”变形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1: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胡欣欣 2012-04-21 01:13:36
核心提示:2007年,一场饮用水危机把太湖、蓝藻、周铁镇、化工污染联系在了一起。
2007年,一场饮用水危机把太湖、蓝藻、周铁镇、化工污染联系在了一起。
当年,无锡市自来水源遭受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污染。有媒体沿着太湖岸寻找原因,发现周铁镇一家临近太湖的化工厂正在往湖里偷排污水。而当时,周铁镇7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大小化工生产企业150余家,化工占全镇经济比重85%。被曝光后,周铁这个位于太湖西岸咽喉部位,拥有长达22公里太湖岸线的小镇成为众矢之的。因无锡水危机而受到问责处分的5名官员中,有3人是周铁镇当地干部。
2012年,是无锡水危机爆发的第五个年头,亦是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时至今日,当年的“化工之乡”仅余化工企业46家,周铁也为此花了“大价钱”。
“江苏是‘铁腕治污’,如果一点痛也没有,那就讲得太轻松。”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下称“太湖办”)主任朱铁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但对于太湖来说,关停并转化工企业远非终点。在工业污染逐步受控之后,农业污染又逐渐浮出水面。
周铁“休克疗法”
早在2007年无锡水危机爆发之前,周铁镇的化工企业就已经感到了政策风向的转变
胡晓勋曾经是一家化工企业的总经理,如今他的身份是周铁镇的支柱企业——天乾重工旗下无锡德乾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2003年前后,我就在考虑自己的出路。”胡晓勋说,促使他考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1998年的太湖“零点行动”。
“零点行动”源自《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要求在1998年12月31日零点前,实现太湖全流域工业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单位的废水达标排放。
胡晓勋所在的那家化工企业在那次的行动中被要求限期治理,上污水处理设备。企业因此付出成本只是一个方面,胡晓勋从中还敏锐地嗅到了抑制化工企业的意味。
许多化工企业的当家人都像胡晓勋一样在那个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周铁可能不再欢迎他们了。
从“零点行动”到2007年,周铁镇的化工企业从高峰时期的300多家减少到了152家。
更猛烈的措施在2007年无锡水危机爆发后到来。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的李源潮下达了铁腕治理“三废”的指示,要求太湖和周边地区的小化工企业坚决关停并转。
其后,整个太湖流域的化工企业被“风暴式”地关停,周铁首当其冲——2007年当年,周铁再关停化工企业96家。
冯启明是宜兴市燎原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周铁镇)的法人代表,2007年,他参加了由时任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组织召开的动员会。他向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时对企业的强制关闭政府不能“一毛不拔”,“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政府也是有责任的”。
他的意见为当时的主政者接纳,在对周铁化工企业的关停中,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及上年的应税销售,政府予以5万-50万元不等的补助。据周铁镇政府的统计,2007年-2009年,用于关停转产补偿的费用总计5000多万元。
对于就地转产的企业,国税与地税的地方留存部分将8年全免。“如果由政府全盘收购,只给7万元/亩的赔偿,政府的用意还是希望企业能够留在当地。”上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时很多企业就地转型做化工贸易,”冯启明说,“积累了十几年的人际关系,浪费了实在可惜。”
这样的“休克疗法”让周铁镇狠狠地“痛”了一把:2007年-2009年密集的化工专项整治使化工业占全镇经济的比重从85%降到30%,影响周铁镇财政总收入4000万元(被关停的企业原可为当地贡献4000万元财政收入),而2009年,周铁的财政总收入为3.8亿元。
“最痛的时候是2009年。”这位工作人员说,“前两年关的主要是小化工,对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2009年周铁镇投入1600万关停了太湖边上的十家骨干性的化工企业,当年的工业应税销售下降了6.8%。”
化工镇变身机械镇
昔日光荣的纳税大户,现在几乎变成了“过街老鼠”。冯启明有些失落,准备让他的化工厂主动离开周铁,在周铁的土地将转作“一个跟化工完全不搭界的项目”。
“2007年之后,周铁就再也没有批过一个化工项目。”杨亚忠说,“企业能够明显感受到在周铁生产化工产品已经不具备空间——用电、用地不给扩容,银行信贷不给增资,用工政府不给协调。”
更多的化工企业离开周铁是为外地优厚的条件吸引。据周铁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周铁镇的化工污染被曝光后,一两个月间就有十多个招商队伍到周铁镇政府联系招商,“有苏北的、安徽的,甚至还有江西、山西的,最长的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对于转移出去的企业数量,周铁镇政府并没有进行过统计。但杨亚忠告诉记者,他们曾经询问过这些出走企业在外面的全年应税销售,约有100多个亿,而周铁镇2011年的工业全年应税销售为140亿。“这就意味着,转移出去的经济总量,跟目前镇上的经济总量基本上差不多。”杨亚忠说。
外地招商队伍到周铁,周铁的招商队伍也在往外跑:目的地是无锡,目标是机械加工企业。
“2007年以前,周铁有一部分机械制造企业,但是并不多,只占全镇经济总量10%不到。”杨亚忠说。
据周铁当年外出招商队伍中的一位当地官员说,“那时无锡的机械制造企业要搬迁,周铁土地相对便宜,2008、2009年两年就招来了50多家,2011年这些锡资企业在周铁的应税销售已达5亿。”
胡晓勋所在的天乾重工也发展成了周铁的明星企业,2011年,周铁申报成功的“江苏省机械装备产业基地”的牌子就挂在了天乾重工的大门口。
如今,周铁全镇拥有机械装备生产企业190家,根据周铁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已占全镇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胡晓勋昔日的化工同行不少也转向了这个行业,但是“隔行如隔山”,不是每一个转型的企业效益都好。
但不管怎样,外力导致的经济结构转变让周铁的经济数据好看了很多。2010年,周铁的工业应税销售就突破了100亿元,2011年,周铁的工业应税销售达138亿,是2007年的2倍。
“太湖治理也是对当地结构调整的一个机遇。”朱铁军说。
太湖治理相持阶段
“化工厂搬走后,太湖水变好是肯定的。”周铁镇一位钓鱼爱好者告诉本报记者,近年周铁太湖沿岸的鱼虾开始增多,甚至吸引了白鹭到周铁的太湖水域落户。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在周铁镇入湖的河流水质也全部消除了劣Ⅴ类。
“从整个太湖来讲,2007年至今,蓝藻水华爆发的范围在逐年缩小,从最大范围的1100平方公里,到去年的500-600平方公里,蓝藻水华引起的湖泛次数也在减少。”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也认同近年太湖治理的效果。
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周铁镇在太湖治理上的投入也不菲。“周铁在太湖治理上的投入能达到3亿-4亿元。”杨亚忠说,除去上级财政的奖补措施,2007年至今,仅周铁镇一级用于治太的费用就有1亿-2亿元。
“这些钱由政府出一部分,还集聚一部分社会资本。”杨亚忠介绍,去年周铁镇政府一次性募捐资本7808万元,其中用于环境建设的有2000多万。
周铁镇宣传委员王硕告诉记者,企业的捐款可以计入成本用来减免部分税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捐款的积极性”。
“还有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杨亚忠说,随着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农村污染对太湖的影响日益体现。
传统粮食作物对氮磷化肥的需求量比蔬菜要高得多,而氮磷正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爆发的主要因素。据杨亚忠介绍,“水稻、小麦一年的施肥量要达到300斤/亩,有机农业则主要使用有机肥。”
目前,周铁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寻求农业的转型,周铁镇56000多亩耕地,有20000多亩发展为蔬菜种植。
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需要更多劳动力的蔬菜种植如何延续也成为问题,“现在种植蔬菜的主力军是五六十岁的人”。杨亚忠说。
不仅是周铁,整个太湖的治理都面临农业面源污染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太湖地区是粮食的主产地,这无疑给环境上带来压力。而即使发展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的产量、价格、接受程度依然是个问题。”朱铁军说。
“目前对面源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是湿地。湿地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净化水源。”秦伯强说,“但是湿地的建设需要土地,太湖周边的人口密度决定了土地的宝贵。”
“太湖治理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朱铁军的这一观点在记者的采访中被广泛认同,在用铁腕的手法控制了工业污染之后,太湖治理已经进入了控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阶段。
“说到底,太湖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秦伯强说,“经济总归是要发展,人口密度如此大的太湖流域,想要有更好的治理效果,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