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空降一月发令:三年再造新太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2:35 来源: 中国经营报赵晓菲
4月13日,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党代表会议上,履新不到一个月的中国太平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提出“三年内实现保费、利润和总资产等方面再造一个‘新太平’”的目标。
身为中国保险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太稳”、发展速度慢于竞争对手却成为中国太平挥之不去的尴尬。业内人士认为,集团效应未能形成、产寿发展不均衡或是其中关键症结。
新掌舵人提出“加快发展速度和加强集团综合服务”似乎“正中要害”,但业内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太乐观。
新目标:“再造一个新太平”
“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跨国综合金融保险集团,三年内实现保费、利润和总资产等方面再造一个新太平的目标。”这是王滨在深圳党代表会议上对公司提出的新发展目标。此时,据王滨3月20日正式履新不到一个月,“新太平”的目标也被业内看做是这位“空降兵”的第一把火。
3月20日,在国寿、人保、太平、中国信保四大保险公司升级副部级央企后,中组部相关负责人在中国太平香港总部宣布了公司新任领导班子。交通银行原副行长王滨空降中国太平。
“新领导挺雷厉风行的。”中国太平香港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总公司具体经营方面已经开始一些调整。
据透露,履新不久的王滨即开始马不停蹄在一线调研,在上海太平人寿、太平养老、太平资产等子公司调研期间,着重强调了加快发展速度和集团综合服务等要求。
目前,中国太平旗下有太平人寿、太平财险、中国太平(香港)等20家子公司,涉及产险、寿险、养老保险及再保险、经纪、直营业务和资产管理等等诸多领域。
中国太平上海人士透露,3月16日前后,王滨等集团领导对太平养老、太平人寿、太平资产、共享服务中心等上海子公司进行了调研。
“3月16日,在太平人寿调研时,董事长对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主要讲到了在保证效益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发展速度;还有‘一个太平、一个客户’的理念,即为客户提供集团综合服务。”太平人寿内部人士介绍,此外,王滨还提出寿险公司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加强队伍人员建设、加强客户服务等要求。
除此之外,记者从中国太平总公司了解到,王滨在太平养老提出“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扭亏为盈”;对太平资产提出“继续加大保险债权计划的推动落实、加大宣传力度”等要求。
老问题:产寿不均衡
“加快发展速度和加强集团综合服务”,王滨在上海调研期间强调的两点新要求在业内看来恰恰正是中国太平旗下主要几家子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太稳!”上海某保险公司管理人士如是评价如今的中国太平,“几乎找不出什么鲜明的特点。”
中国太平现在是隶属于国务院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在上海成立的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后改名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曾尝试集团化经营,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华商保险企业。
1931年上海创立的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保险”)以及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都是后来中国太平的组成部分。中国保险后演变为中国保险(控投)有限公司(中国太平前身),是中国保险业首家金融保险控股公司(集团化组织形式)。
2001年,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在内地复业,这两家公司也逐渐成为中国太平的主要业务来源。根据2011年年报,中国太平近九成保费收入来自两家子公司。
悠久的历史、较早的集团化以及国企的背景似乎并没能给复业后的太平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从速度方面,几家子公司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新兴保险公司的迅速成长,中国太平原有的市场地位更加受到威胁。
作为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太平人寿在2008年寿险市场第六的位置被当时成立仅三年的人保寿险夺下。到2011年底,太平人寿虽仍居第七,但与第六位的泰康人寿差距依然很大,与第八位的生命人寿差距却在不断缩小。
“虽然公司发展速度较慢,但从发展质量方面看,寿险公司还不错。”中国太平上海人士强调。
根据公开资料,太平人寿自2006年首次盈利以来已经连续六年盈利。在银保业务上,2006年,太平人寿率先开始布局10年以上的银保期交业务。年报数字显示,2011年,太平人寿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占比达到54.6%,高于同业。营销员渠道方面,复业之初,便确立“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的“三高”战略,极大提高了营销员人均产能。2011年,在营销员人数下降的情况下,个险渠道保费仍然实现39.6%的增长。这使得太平人寿2011年在保费收入增长2.4%的情况下,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22.8%。
太平财险则2011年市场排名降至第12位,位列阳光、安邦等后起公司之后。同时,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在去年行业整体综合成本率降至95%的情况下,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仍为99.9%,勉强盈利。
除此之外,太平养老、太平资产等子公司经营业绩在同类公司中优势也并不突出。
“产寿险发展不均衡,没能形成集团效应。”在上述上海某保险公司管理人士看来,这是中国太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集团整体发展逊于同业的原因之一。“经营策略过于稳健,还是老思路,缺乏创新,跟不上市场节奏等也是重要原因所在”。
业内某不愿具名的保险分析师表示,中国太平在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短时间实现保费比较大的飞跃比较困难。而在中国,集团化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足够强势的集团领导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俊生认为,在目前市场竞争条件下,大公司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渠道、人才等各种优势更加凸显,中小公司很难有超常速的增长。保险集团效应的发挥则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控制力有很大关系,受集团公司与子公司控股关系、集团公司管理层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国有企业受人事任命制度等的影响,很好地发挥集团化效应困难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