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墉为世行带来什么样的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1 08:34 来源: 华夏时报

  《经济学人》杂志

   到头来,这场充满争议而且竞争激烈的世界银行行长之争出现了与以往一模一样的“内定”结果:美国指定的候选人成功当选。现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校长的金墉将于7月接替罗伯特·佐利克出任世行掌门人一职。但这场竞争激起了对世行和金墉本人都颇为尴尬的质疑,而且这些质疑不会轻易平息。

   这场角逐打一开始就史无前例,很大程度上因为这次真的有人参与竞争。头一回,美国的意中人遭遇两位强劲的对手,而且两位都来自新兴市场国家,他们分别是尼日利亚的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和后来退出的来自哥伦比亚的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以纽约大学的威廉·伊斯特利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兰特·普里切特为首的一群美国教授和发展专家批评金墉的专业面太过狭窄,难以胜任全球第一大发展机构领导人的位置。美国政府官员及另一位获得提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却积极地支持金墉。

   不幸的是,虽然提名过程之公开让人为之一振,但竞争过程却还是回到了老样子——人选已被私下敲定。金墉从未公开谈论过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华盛顿智库“全球发展中心”邀请他参加为3位候选人举行的电视问答会时,金墉以行程冲突为由拒绝。这种遮遮掩掩的作风引起某些世行成员国的愤怒。南非财政部长说他“非常担心这次竞选的透明度”。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救助儿童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也纷纷加入批评。

   但是,正如塔夫斯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兹纳所说,在选举年,奥巴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选择的人没获得认可而遭致竞选对手不必要的攻击。

   没人能预测未来金墉这个世行行长会当得怎样,这方面的预测总是不靠谱。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接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行的姊妹机构)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他很糟糕,但直到那起公共丑闻在他的任期即将结束时发生,这个法国人一直都证明是个成功的IMF主席。

   世行职员迈克尔·伍柯克分析,这次行长之争也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角力。一个被他称作“大发展”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投资国家教育、司法和公共卫生,让整个国家转型。政府是“大发展”模式的关键,因为政府负责制定整体政策。世行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发展”模式机构。另一种是“小发展”模式,其目的更少着眼于整个国家的转型,而更关注那些生活在特定地区(如灾害地区、难民营、贫民窟)的特定人群(如艾滋病孤儿、娃娃兵、贫困者)的直接困境。“小发展”模式主张将重心放在弥补国家系统不足的短期目标上,而不是系统建设这种中期目标上。因此,“发展”成为以争取拥护者、准确定位、辨识特定的有效工具为目的的演习。

   在这种格局下,尼日利亚的奥孔乔-伊韦拉代表的是“大发展”派,而作为公共卫生拥护者的金墉是“小发展”派。不过,如果金墉的背景能说明什么的话,那就是在他执掌世行的任期内,有可能带领世行更多地向“小发展”模式转变。当然,这种平衡效果到底是不是件好事还得等着看了。(本报记者 兰晓萌 编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