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22:1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专家建议央行近期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近日,一系列2012首季度的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数据纷纷出炉。多项数据均与市场预期有较大差距。其中,GDP增速降为8.1%,低于预期0.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出现反弹。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也比上年同期出现明显回落。

  经济增速的降低和CPI的反弹引起了社会的担忧。甚至有国外媒体称,中国经济陷入了滞胀风险。我国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接下来的二三四季度又将走向何方呢?

  六因素拉低中国经济增速

  4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经济每月谈上表示,导致目前经济下滑的核心原因共有6个。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在停止,导致中国外部环境恶化,外需下滑。同时,大规模的资金外流所带来的恐慌情绪和对市场的冲击。比如温州,沿海区域实际上最大的冲击并不是简单的民间融资的问题,而是大量的外资出逃。当然,也包括自有的资本由于各种因素出现了外逃的情况。

  第二,我国政策的回收和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包括货币政策、消费刺激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回收并不是简单在去年年底才开始的,而是从前年年底就开始了。同时,货币政策收的比较紧的时候是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初。今年一季度所看到的状况实际是去年三季度左右政策加码所产生的效应。

  第三,库存周期的作用。我国的去库存实际上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如果从数据分析,可能去年二季度就开始了。目前还是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点,有可能目前处于去库存的结点期。

  第四,由于金融扭曲和金融风险显化导致资金链收紧,民间资金链断裂和地方投融资平台问题全面解决。从目前来看,民间投资一季度还是在持续,甚至二季度还会持续。但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问题,按照原来银监会六步走的改革措施,目前来讲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同时加强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中有条件的局部改善措施已经放开。

  第五,深层次结构问题开始显化,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重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凸显。目前的状况和2008年产能过剩的状况是有相似之处。但是这个问题在短期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它主要维系于我国整个投资以及出口。

  第六,由于内外部的短期事件导致市场情绪波动较大,悲观的情绪蔓延很厉害。比如希腊问题尚未停息,现在又冒出西班牙问题,还有地缘政治的伊朗问题,最后还有重庆事件,对市场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在市场经济中,预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六个因素是一季度经济出现回落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的短期下行压力,但如果政策对头,我国经济依然可以实现软着陆。

  软着陆并非不可期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将硬着陆。专家表示,接下来我国经济将进入筑底的过程,二季度、三季度可能会进入反转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经济每月谈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了下滑态势,但当前的经济增长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因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中国的就业保持了比较好的态势。任何一个国家看经济增长时,就业是最重要的指标,除非就业数据本身有问题。

  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2万,农村外出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速3.4%,达到了1.6亿。“这么高的就业增长速度说明劳动力要素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过剩局面。从劳动力要素和经济增长比例来看是可以的,说明目前的经济形势不用太担心。”祝宝良说。

  再看制造业看,从3月份的表现来讲,总体是稳中趋升。官方的PMI是53.1%,比2月份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回升比较快,反映了3月份市场需求有所回暖,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加快。而且,这已经是该指数的连续第4个月回升。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在夯实,节奏在加快,低点提前到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温和反弹,复苏基础被进一步夯实。无论是从就业的情况,还是非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还有房地产市场的状况,都开始有所变化。欧洲的经济情况也在开始好转。只要度过3月份和4月份,债务的问题就会大幅度减轻。而欧洲流动性也有很大的改进。

  “如此一来,中国的出口状况将会好于预期;四五月份会成为资本大规模外逃的结束期,就是二季度、三季度将是资本流入的反转期。一季度的状况基本结束。四月份是筑底回升的过程,二季度经济不会出现持续回落。”刘元春说。祝宝良则认为,二季度仍会是低点,但也将保持在8%左右,三四季度可能缓慢上行。

  为迎接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也应进行相应调整。王军建议,我国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应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就货币政策而言,应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在总体稳健的框架下,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逆周期的调整。考虑到出口增速下滑、外贸顺差收窄的背景下,贸易项下的新增外汇占款预计将会下降,这给央行货币调控提供了空间,建议近期央行可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包括存贷比在内的监管比例,例如可将部分同业存款纳入存代比核算,这样可以扩大银行的放贷能力,缓解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