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贷公司热背后的冷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22:1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浙江温州“金改”催热小额贷款公司,义乌大企业竞相“入门”——

  本报记者 单一良 李卫斌报道

  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给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利好。连日来,以浙江东日为代表的涉“贷”概念股风起云涌,涨幅惊人。在义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也正迎来一波热潮。

  大企业竞相入门

  近日,一则“关于出资设立义乌市棒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作为目前民营资本进入地方金融领域的重要途径,小额贷款公司仍然受到义乌民营资本的热烈追捧。截至目前,义乌市共有浪莎、惠商、三鼎、新光4家小额贷款公司,棒杰小贷公司也正在筹备中。有消息称,义乌年内将新开至少3家小贷公司。

  小贷公司以简便的手续、灵活的担保、较高的办事效率,不仅实现了资本的投资增值,而且给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力量。

  细看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为何这些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热衷于涉足小额贷款领域?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小额贷款公司“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是投资企业看中小额贷款公司的前景,希望以此作为进入金融行业的跳板。

  浪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贷公司近年来的经营情况良好,大企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信心较强,普遍认可了其运行模式。而与此同时,优质小贷公司的示范,更激发了民间资本参与小额信贷领域的积极性。

  小贷公司热背后的冷思考

  尽管小贷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增长,但不少小贷公司的负责人坦言,经营压力已日益显现。“原本就有融资、征信的困难,加上税收相对较高,‘有高利润可图’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家小贷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同时,有的小贷公司却面临“无钱可贷”的尴尬。根据政策,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和捐赠资金,二是从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

  义乌一家小额信贷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大部分小贷公司的业务开展都只能依靠股东资本金,从银行获得支持的比例较小,这给小贷公司的发展带来难题。

  “除了融资难,税赋偏重也是小贷公司面临的一个难题。”一家小贷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一般被定性为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因此享受不到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小额贷款公司需要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自然人股东的分红个人所得税。各种赋税占营业收入的3成左右。”

  融资困难、赋税较重,加上义乌小贷公司数量增多,小贷公司的生存环境面临一些考验。业内人士表示,被认为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小额贷款公司仍有一些短板,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监管部门给予更多关注。

  竞争中考验服务和营销

  浙江省工商局有信息表明,全国范围推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3年以来,浙江省小贷公司稳健发展、规范经营,贷款覆盖了超过10万户的小微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对于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起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83家,注册资本总额370亿元;2011年贷款余额约14万笔,总额560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约225万笔,总额1826亿元;其中向农户、个体户、中小企业等贷款发放比例近60%。

  “这说明小贷公司的经营情况是比较规范和良好的。”义乌新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君认为,规范化经营是小贷公司良性发展的保障,也是今后转为村镇银行的必要途径。

  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小额贷款领域,王爱君认为,竞争是必然的,小贷公司需要有前瞻性,转变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并在人才储备上走在前端,才能在竞争中保持活力。

  浪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金玉萍也认为,小贷公司越来越多,对客户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而对小贷公司来说,这又是无形的压力,促使小贷公司从服务上做文章,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