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新共识:已达均衡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丁晓琴
嘉 宾
丁 爽
花旗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
刘利刚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陆 挺
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汪 涛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撼动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理论基础
主持人:如何看待IMF对中国经常账户预测的下调?
丁爽:调整的方向是对的,但目前新的中期预测,2017年回升到GDP的4.3%,还是偏高,IMF自己也指出其预测有下行风险,主要是IMF假设实际汇率将保持在现在的水平,并假设中国还能继续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汪涛:IMF过去几年对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一直比较高估,脱离了实际情况,现在调低是应该的。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已大幅减少,并且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在GDP的3%以下。从基本面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已不能说是明显低估了。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市场也越来越信服,因此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强。我们认为人民币已结束稳步升值时代。
IMF修改预期,也是认识到这一现实。他们被认为是更有权威性的,因此他们的修改也能影响国际政治上对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并影响市场预期。
陆挺: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1年已经下降到了2.8%,今年更可能下降到1.5%左右。IMF将此比重从5.6%下调至2.3%,方向上是正确的,虽然从时间上看已略为滞后。
中国目前的经常账户盈余水平,表明人民币已非常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大幅升值或贬值的空间都很小。正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空间已经很小,而且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也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此,上周末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其一大目的就是使人民币逐步转向同一篮子货币相挂钩。
鲁政委:IMF进行的中国经常账户相对于中国GDP比例的下调,反映了2007年之后中国经常账户变化的客观趋势。2007年中国经常账户达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峰,超过10%,此后快速下降,2011年已下降到2.8%。从国际上的经验标准来看,一般将经常账户相对于GDP比例不高于±3%视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种下调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由此进而显示,至少在眼下,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达到均衡水平,至少从IMF角度借以施加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将因此而有所缓和。
刘利刚:IMF此前的预测,是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将维持在高位上。而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出现大幅度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一般商品进口出现了大规模上升,其对比加工贸易进口的规模,也从金融危机前的大致相仿,上升至2011年底大约2倍的水平,这表明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开始增长,从而导致了贸易顺差的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出现了大幅度降低,甚至在去年的数个月出现了一定的资本净流出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IMF调低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也比较正常,同时符合市场的预期。
今年的贸易顺差规模可能会下降至1200亿美元的水平,占GDP的规模也将从去年的2.3%下降至2.0%左右,加上其他的一些项目,预计今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大约会下降至2.5%的水平。
沈建光:IMF此次预计到2017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最高将达到4%~4.5%,该值较IMF去年预计的7%大幅下修。由于经常项目占GDP比重通常是判断人民币汇率均衡价格的基本假设,IMF下调此比重,撼动了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理论基础。
结合早前央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更显示了中国决策层有信心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平衡水平。
一直以来,人民币的合理价值很难判断,考虑到评估方法不同,有关人民币均衡价值的结论莫衷一是。不少研究成果认为人民币严重低估,而此判断是基于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保持高位的假设下得出的。例如,鼓吹人民币严重低估的旗帜性人物是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主任伯格斯坦。然而,彼得森经济研究所主要的数据根据来自于该研究所克莱恩和威廉姆森博士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预测,其模型使用的主要数据便是基于IMF每年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于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的预测。但是,IMF报告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假设存在诸多问题:一是IMF在2008年和2009年的报告中预测,中国在2011年贸易顺差仍将达GDP的10%以上。即便是2010年报告修正之后也将2011年贸易顺差占GDP比重预测在6%以上。然而事实证明,2011年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只有2%,远远低于IMF的预测。二是IMF对中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增加的假设也存在诸多问题——IMF一直将中国实际汇率设置为常数,甚至有所贬值,而实际上人民币实际汇率一直有升值趋势。
因此,在中国央行宣布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之后不久,IMF发布的这份向下修正了对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预测的报告,更加撼动了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理论基础,支持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均衡水平的结论。
人民币趋于均衡水平
主持人:IMF下调中国经常账户顺差预测,有利于市场改变对人民币长期汇率水平的判断。从今年来看,人民币汇率水平走势会如何?
汪涛:可以说,IMF预测的调整也佐证了我们的观点,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空间极其有限了。
陆挺:我认为,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主要受中国货币当局而非市场决定。即使对于市场而言,IMF此次下调也完全在意料之中。从中长期来看,IMF下调预测表明国际机构正逐步认同中国已取得外部平衡,今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下降。
沈建光:下调预测本身并不会对人民币水平产生影响,只是佐证了人民币趋于均衡水平,但可以减轻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我认为,由于今年贸易顺差将比去年进一步下降,打压资产泡沫减少了热钱流入,以及中国进入工资推动型通胀阶段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均会降低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预计人民币长期持续升值时代已经结束,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最多升值至6.15,而且会出现升值和贬值的双向波动。
鲁政委:过去,所谓的中国经常项目失衡,一直是包括IMF在内的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主要借口。此次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相对于GDP的比例下调至经验上平衡的水平线内,意味着国际社会继续以此为借口向人民币施压的筹码已不复存在。
但必须注意的是,IMF却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经济所谓“高投资、低消费”的内部失衡问题,这将会把未来的国际经济博弈引向何方,仍然值得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一旦对华博弈的汇率“抓手”失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可能马上会祭出其他的博弈“抓手”,比如利率问题、土地成本问题等,我们仍必须小心观察应对。
刘利刚:IMF的下调,表明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双向波动”。在中国的贸易顺差逐步降低后,加上央行放宽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总体来看,人民币也开始接近其均衡汇率水平。
丁爽:IMF对汇率的评估以中期经常账户盈余为基础,过去由于高估中国的中期盈余,IMF认为中国的汇率严重低估,需大幅升值。下调预测本身说明IMF认为中国的汇率偏离程度有所降低,这会减少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由于仍然有盈余,人民币中期的基本方向还是升值,但升值余地缩小,短期内还会有反复和波动。
中国一般贸易逆差仍将扩大
主持人:如果把经常账户进行分解,主要分为贸易顺差和收益账户。贸易顺差则又可以分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经常账户水平的下降,会怎样具体体现?
鲁政委:按照IMF的统计规范,经常账户包括商品贸易收支、服务贸易收支、收入和转移支付。我们预计2012年中国贸易顺差将在1200亿美元左右,经常账户顺差大约在1500亿美元。
截至目前,我国一般贸易不仅仍为逆差,逆差余额甚至还较前几年有所扩大,中国外贸的整体顺差其实主要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考虑到加工贸易顺差需递补一般贸易逆差而有余,因而,2012年加工贸易顺差将在2500亿~3000亿美元。服务贸易继续呈现逆差,收入和转移支付也可能因为人民币汇率甚至预期趋弱而令增加量有所减少。
刘利刚:事实上,中国的一般贸易早已经出现逆差,而贸易顺差主要由加工贸易带来。预计2012年中国的一般贸易逆差仍将扩大,大约达到-1.5%,加工贸易顺差大约也会萎缩到GDP的4.0%,其他商品的逆差水平大约为-0.5%。整体贸易顺差将降低至GDP的2.0%。
汪涛:我们认为今年经常项目顺差可能是GDP的2.3%,贸易顺差则为GDP的2.5%。
陆挺:我们认为今年贸易顺差大概为1000亿美元,而经常账户顺差将略高,大概在1200亿美元。一般贸易仍将持续逆差,预计将在600亿美元左右,而加工贸易顺差或达到1600亿美元。
沈建光: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2%,贸易顺差1.5%。贸易项下,一般贸易逆差1.5%,加工贸易顺差4.5%,其他逆差1.5%。
丁爽:我们预测今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为GDP的2%,其中贸易顺差为GDP的1.5%左右。但中期的经常账户盈余只有GDP的1%~2%,因为我们认为中国的名义汇率还会升值,生产要素价格的改革和工资上涨会使实际汇率升值更快,而且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大,继续扩张的可能性变小。摄影记者/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