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工具悄然崛起发行规模赶超公司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5 01: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董云峰
凭借独特的优势,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下称“定向工具”),迅速在信用债市场崭露头角,今年以来,其发行规模更是一路飙升,在不声不响之间将公司债甩在了后头。
赶超公司债
定向工具实际上是一种私募债券,指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向银行间市场特定机构投资人发行,并限定在特定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的债务融资工具;采取注册制发行,具备发行方式便利、信息披露要求简单、在有限范围内流通等特点。
2011 年4月底,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并完成了首批3 只定向工具的注册和发行,自此定向工具登上中国债券市场舞台。此后定向工具发行量逐季提升,今年3月份出现供给井喷,成为信用债供给的重要力量。
据中金公司统计,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定向工具发行量分别为210亿元、534亿元和595亿元;尤其在今年3月,单月共发行17只,发行金额共425亿元,为定向工具问世以来单月最高水平。
相形之下,据证监会本周一公布,今年前3月,公司债发行量为288.30亿元,其中3月份单月发行量仅141.30亿元,尽管发行量较上年同期大有增加,却远逊于定向工具。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债累计发行量为12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定向工具诞生一年来,累计发行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元,可谓“完胜”公司债。
冲击短融中票需求
一位市场人士指出,“定向工具即银行间私募债,短短一年间,就做得风生水起,令人刮目相看;眼下证监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也就是交易所私募债,或许是受到了交易商协会的影响。”
“突破净资产40%红线要求,是大部分定向工具发行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从成本角度来考虑,仍然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发行人选择定向工具,首先是因为半数以上已注册的企业存在净资产接近或超过40%的问题,缺乏公募债券发行空间。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发行人公开发行的信用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0%。
与此同时,考虑到定向工具在发行准备工作方面相对简单,部分企业虽未公开发行过债券,仍然注册发行了定向工具,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定向工具与短融、中票的利差显著扩大,吸引力相比去年有所增强。中金公司分析称,定向工具推出之初,其定价比中票仅高出20个基点左右,考虑到流动性差的特点,并不具有吸引力,因而发行较为困难;经过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市场调整,收益率中枢整体上移,使私募品种发行人可以接受的发行利率水平上升。
中金公司并称,目前定向工具的注册余额还有1000亿左右,由于其需求群体仍局限于银行,银行理财、保险和基金基本都不能参与,加上其利率水平明显高于短融、中票,因此定向工具的供给增加会削弱银行对公募信用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