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春季经济蓝皮书: 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 须加大改革释放新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06: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定军 郑璇
北大教授蔡志洲有一个发现。
他到各地出差时看见,各地高铁建设的非常快,坐起来也非常舒适便捷。但是坐车的人很少,往往空荡荡的车厢没几个人,显得浪费严重。
“高铁没几个人坐,还在不断地建设,是不是有问题?” 4月25日,在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与预测春季座谈会上,作为北大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感到有话要说。
根据当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春季经济蓝皮书,近年来投资对于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速缓慢,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越来越低。
根据该蓝皮书,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2006年为50.9%,2010年则上升到69.3%。而居民消费占经济的比重,2006年在36.9%,2010年则下降到33.8%。
而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甚至达到91%的比重,拉动经济8.4个百分点。全国人大财经委陈佳贵认为,中国过去以投资为最主要增长动力的情况已经难以持续,因此投资比重不能无限提高,目前投资效率也在大降。
为此大部分专业人士判断,随着2007年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之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多年整体下滑,其中2011年为9.2%,今年一季度为8.1%。可能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为此中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内容,其中涉及到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泊溪认为,目前很多改革需要加大力度,很多改革难度非常大,需要下定决心。
潜在增长率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经济增速在10%左右,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过去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下降,潜在增长率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蔡志洲指出,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潜在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是肯定的。“就短期而言,经济增速可能还会回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4.4%,为198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但是2008年、2009年经济增速分别下降到9.6%、9.3%。2010年增速为10.3%。2011年则为9.2%。今年一季度则为8.1%,比2011年第一季度增速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目前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央行、工信部等部门均判断,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回升。主要原因是目前二季度施工和出口正在向好。不过即便如此,一位调控部门的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总量今年会出现零增长,明年为负增长,在人口红利结束,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太可能有太快的增长了,在8%-9%的水平已经不错。
根据中国经济春季蓝皮书的预测,2012年经济增速为8.7%,预计比去年的9.2%再次下降。导致如此的原因是,出口、投资和消费均放慢。2012年三者增速分别为13%、21.4%、16.4%,均低于2011年同期的20.3%、23.6%、17.1%的水平。
陈佳贵认为,中国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无法持续,因为投资效果系数(GDP增加额除以投资额)在2009年只有1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即每亿元投资,GDP只增加1200万产出,比1996年减少了3320万元。“(这)说明投资规模增大的同时,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却在降低,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较为突出。”
蔡志洲也认为,中国大量的投资,在居民收入没有快速提升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消费。
中国社科院多名专家认为,预计中国潜在增长率,会从目前8%-9%再下降到2020年的6%-7%左右的水平,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为5%。
需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新动力
一位调控部门的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潜在增长率下降后,要再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需要找新的动力。
目前即便是二、三季度经济会回升,但是增速仍不会很快。这可能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放慢,而支出压力加大。解决此问题,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自2013年开始下降,人口红利将结束,而国有资本对于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为此,需要加大民间资本对于经济的投入,同时提升技术对于经济的贡献率。
而这些需要打破垄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泊溪举例指出,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成品油,比在国内还要便宜,可见目前石油领域垄断对于经济的伤害不浅。为此,石油定价机制需要改革,市场的垄断机制需要打破。
同样目前需要改革的已经不只是国有企业,而是更宽泛的国有资本,“金融改革需要打破垄断,为不同所有制(资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她说。
陈佳贵指出,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增长。由于今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降低,下一步要加快出台收入分配方案,尽快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需要实际落实。”陈佳贵说。
记者获悉,目前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今年要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过调控部门人士判断,最后出台的难度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