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景区涨价源于人为制造的供求紧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6:1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以中国普通人今日的收入水平,动辄上百甚至超过200元的门票,确实让人消受不起,何况多年来,景区门票价格涨了又涨,但服务没有跟上。

  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憋了3年没涨价的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还有更多的景区正在涨价的申请中。

  有媒体对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非淡季全票)统计发现,近半5A级景区门票已上百元,超过一成5A级景区在200元以上。一些4A景区甚至暂不在A级序列的景区门票也突破了百元大关。

  以中国普通人今日的收入水平,动辄上百甚至超过200元的门票,确实让人消受不起,何况多年来,景区门票价格涨了又涨,但服务没有跟上,变出来的收费项目却越来越多,消费者多有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如果问下景区管理和经营者为什么老盯着收费和涨价,他们回答起来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不能说没有道理,特别是最让他们理直气壮的是:“每年来那么多游客,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如果不用价格杠杆调控,岂不会人满为患,毁景区于一旦?子孙后代还看不看?”

  想想也是,旅游本来有淡季旺季之分,一年中游客相对集中于旺季的那几个月,尤其是所谓“长假”或“黄金周”,简直可以用“人如蝗虫”来形容,漫山遍野的,只见人头不见石头,队伍浩浩荡荡,形如检阅,如此拥挤,不说全没了逍遥山水之乐趣,原本绿草茵茵,瞬间被踩个黄土朝天,其危害之烈,真与蝗虫有得一比。

  中国素称人多地少,吃饭时候如此,旅游时更是如此。本来应该好好宏观调控,削峰填谷,让游人可以尽兴,让景区能够休息。但现实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全国实行“小长假”或“黄金周”制度,硬是把本来已经超出景区承载能力的人数,再集中到几天之内,人为加剧了供求紧张关系,不但让景区不堪负担,也给了景区管理和经营者以最好的涨价理由。至于涨价之后能否改善景区设施,优化服务和管理,那同涨价其实没有关系。主管机构如能认真抓一下,不管涨不涨价,景区的设施和服务都会有所改变。反过来,如果涨价之后仍然人满为患,且没有监管方面的压力,那管理和经营者除了继续盘算着如何涨价,不会对改进服务产生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中国普通人今日的收入水平,动辄上百甚至超过200元的门票,确实让人消受不起,何况多年来,景区门票价格涨了又涨,但服务没有跟上。

  所以,现在消费者对景区的各种意见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不满:一是价格,二是服务质量。价格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恐怕没有多少调整的余地,还会走高,3年一轮的调价,充其量只能缓解一下景区经营者的涨价冲动,从保护景区永续利用的角度,真没有比价格杠杆更好的办法。至于低收入人群难以承受高价格,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那不是简单的旅游权利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旅游需要还没有纳入最低保障范围,难以直接通过公共政策来加以调整。经济条件不足,但又有旅游需要的人员,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是避开最拥挤的时间段,选人少的时候去景区旅游。那时,观赏可以更加随意自如,服务也可能有所改善。如果一定要说,富人去得的时候,我为什么去不得,那只能说,只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经济状况差异,有人去得,有人去不得的时间和场合,多了去,绝不仅止于旅游景区一处。

  对于服务质量问题,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对景区的监管,特别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于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径,包括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任意涨价或者变相涨价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对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服务质量低劣,要从经济上加以处罚,并向管理方及其负责人问责,必要时,可以调整班子或者变换经营者。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效调控旅游规模,确保不使景区处于超载状态。公路汽车超载会压坏道路,景区超载也一定会导致服务质量低下。这就回到了涨价的根本原因或理由上:控制不住旅客规模,无论对于景区还是旅客自身来说,旅游热都是不可持续的。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