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翁十二年如一日办“便民药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1 05:50 来源: 东南快报本报讯(记者陈木易通讯员陈燕文/图)不顾山高路远,82岁的他时不时就要去进药,补给设在自家的“便民药柜”,让村里人能方便买到药。这一坚持,就是12年。老人叫杨道兴,闽侯县大湖乡人。提起杨道兴,老伴心疼他的“折腾”,而村里的老少爷们为他的“折腾”,肃然起敬。
70岁的杨道兴办起“便民药柜”每次进药都要坐3个小时车
初见杨道兴,身材单瘦、皮肤黝黑,穿着一身整洁干练的衣服,看上去跟普通农民并无二致,然而那股精气神和军人气质却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此刻也正戴着听诊器在为一位乡亲测量血压。闭紧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再慢慢放开气门,动作十分熟练。中途还不忘提醒测量血压的乡亲该保持哪些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的。来我家里拿药的村民就开始多起来了。”杨道兴说,早年在部队时,他就是后勤组负责照顾伤患的卫生员。参加过部队组织的相关培训,了解很多医药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杨道兴所在的东墘村属大湖乡偏远的小山村,距离大湖乡10公里左右的路程。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只留有年迈的老人在家。周边没有小诊所,平时村民要是生个小病,感个冒,还要跑很远去看,买些药也成问题。他一直为村里贫困乡亲缺医少药的现象着急,暗暗决定要为村民做些事。
在70岁那年,杨道兴在家人的支持下,办起如今的这个便民药柜。同时,这一办就是十二年。
杨道兴的妻子告诉记者,杨道兴每次去城关进药,来回都要坐3个小时的中巴车。前来测量血压的村民刘依姆告诉记者,“我们老人行动都不是很方便,自从有了这个便民药柜,我们有个什么风寒感冒走几步路就可以买到药吃一吃,十分方便。”杨道兴告诉记者,他担心药品过期,所以每次进货的量都比较少。
为解决道路问题鼓动全家率先垫付4万元
杨道兴一心为乡亲服务的思想也感染了他的子女,特别是第三个儿子杨华。由于东墘村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条件差。当其他自然村都有水泥路时,东墘村唯一的一条村道却依然是窄小的泥土道路,拉着板车都没办法行走。几十年来每当到收获时期,村民们都是用肩挑背扛。一到下雨天道路湿滑,情况就更加恶劣,不仅不方便村民行走,也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在父亲杨道兴的一直鼓动之下,在东墘村委工作的杨华为了解决村内道路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去年年底时还先向村委垫付了4万元钱修建了从后元里到四围村的这条1.5公里长,4.5米左右宽的公路路坯。
当被问及如果村委批不下来这4万元用于修路,借来的钱可能将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负担时,杨华告诉记者,“自小父亲就教育我们几个兄弟凡事要为他人着想。邻里乡亲也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能够为乡亲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当初拿出这4万块钱时,我也犹豫过。我们的家庭并不富裕,这4万块是省吃俭用积攒的,大部分还是跟别人借的。但是后来想想有了这4万,乡亲就能走上稍微平坦一些的水泥路,而且也许还能为我们村经济发展做出点贡献,也就觉得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