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理性看待股市降费新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2: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志龙

  “五一”前夕,证监会分别就降低股票交易费用、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出台了系列规章,在这套“组合拳”中,A股的交易手续费从下月起降低25%,引起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交易环节税费,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损耗和渗漏。

  过去几年间,市场利益分配路径主要有这样几条:无风险的打新资金赚了上万亿元、交易所和券商收了上万亿元手续费,印花税消耗了上万亿元,中小投资者则亏损累累,大量的公募、私募基金“英雄末路”,纷纷清盘。

  当此之际,管理层能以体恤之心,降低交易费用,体现了对市场的呵护,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对长期不干预市场政策的纠偏,对扭转市场颓势具有积极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但相对于动辄逾万亿元计的中间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每年约30亿元的交易成本的下降,虽能减轻投资者负担,但指望就此形成长期利好甚至指望“大牛市起步”,则未免太过乐观。

  过去几年间,中国股市领跌全球,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演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大股灾,投资者怨言纷起。去年10月份以后,人民日报连续刊发文章呼吁改革,总理更是直接喊话,这对低迷的市场和投资者信心一度起到了提振作用。但龙年之中,中国股市仍然一波三折,欲振乏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息披露不规范、内幕交易频发、盲目圈钱使得股市成为吸金黑洞,上市公司无真切回报投资者之心,索取与给予完全不成比例。在这个具有超强繁殖力的市场上,历年融资总量逾5万亿元,而总分红只有5000亿元。“专业投资”的基金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不管投资者亏成什么样子,基金公司依然坐收可观的管理费。市场深层利益纠葛盘根错节,面对 “毒瘤”式日益恶化的病灶,实在需以割骨疗毒的勇气来直面。在市场基础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靠交易手续费的下降,恐难带来根本的价值投资增长和市场财富效应的显现。

  大国的崛起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当前,外部世界动荡混沌,内部转型艰难,投资不旺,此时迫切需要通过提振股市来鼓舞公众对经济的信心。同时股市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敏感神经,牵涉到民众的消费能力与预期。

  大国经济也需要一个健康、强大、稳定的资本市场。拯救中国股市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救市,治本则是治市。面对市场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动大手术,光靠降低费用还远远不够。受此消息影响,短期能有所变现,但不可就此迷信会有大行情。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中国经济如此,中国股市亦如此,如果靠“摊大饼”式地铺摊子,追求“吹泡泡”和“放水”式的增长,那是本末倒置。根本的治市之道,还在于提高市场内在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要重视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和承载能力的匹配和平衡,让市场休养生息,重塑市场信心。

  这些,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