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最不该缺位的是未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1:1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笔者不止一次接触过污染企业的代表,希望“手下留情”,并拿出诸多“客观”原因。比如说,是某地地方政府找他们去投资,除了“零地价”,政府还承诺为环保配套“埋单”。由于政府资金不到位,等企业投产时环保还没上,于是允许企业先挖个人工湖排污,等将来有条件时再治理。笔者听到的最极端例子,是一家沿海企业内迁时,排污没跟上,竟向地下钻洞,把污水排到几百米的深处。

  在企业看来,签了约,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算环保有问题,主要也不是他们的错。

  但我们可以这样反问:如果污染工厂和污水湖要建在你家附近,如果污染的受害者就是你自己的子女,你会不会在没有解决好排污时就开始生产?

  凡存在外部污染(“负外部性”)的投资,仅靠“双方合约”并不足够。谁来维护受害者的利益?沉默的土地、水和天空,谁替它们说话?人是环境的产物,留下污染的环境,等于在“生产”受污染的子孙。“未来”不参加今天的签约,但却是最不该缺位的主角。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领导说“我们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我们”,要求以对污染“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对违法行为要敢于出重拳、用重典,对地方保护要善于出重拳、用重典,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情况一再出现。为此,环保部将加大“区域限批”力度,如各地在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出现问题,可能面临“区域限批”。

  中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全球1/3的垃圾在中国。中国农村有80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不少大城市灰霾天数接近全年的30%~50%。国际上跨国公司新建重化工企业,环保及相关投入占建设资金比重一般达15%~35%,而我们只有少数企业能达到10%。

  旧账很多,要慢慢还。但新账还要不断增添的话,结果只能是“天怒人怨”。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就是推迟降临的灾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