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展力度 不断提升农村支付现代化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03:00 来源: 金融时报

  中国银联总裁 许罗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市场,有利于促进现代支付资源、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有利于培育农民非现金支付习惯,降低农村交易成本,扩大农村消费。通过银行卡发放农村涉农补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能够将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快更好地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中国银联始终把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银行卡作为重要任务,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联合产业各方,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的建设力度,银行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服务“三农”发展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中国银联认真落实人民银行相关要求,协调产业各方加大投入,推动创新,建立市场共建机制,实现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增长。

  (一)带头建设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网络。近年来,中国银联投入资源,推动商业银行、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农村地区布放POS机,拓展农村受理商户,大大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截至2011年末,全国二级地市以下银行卡特约商户超过130万户,POS终端超过185万台,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40.9%、38.3%,为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二)开发推广适合“三农”需要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从2005年开始,中国银联配合人民银行开展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截至2011年底,全国近9万个农村金融网点开通此项业务,累计取款575亿元。2011年,中国银联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推出新型涉农银行卡产品———福农卡。这一产品具有小额信贷功能,可以代发各项涉农补贴,方便持卡人购买质量可靠的农资商品,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截至2011年末,福农卡累计发卡量达780万张。此外,中国银联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开通了POS机小额取现服务,覆盖范围超过1万个行政村,惠及农户超过100万户;在四川等地试点推广手机支付产品,提高了农村地区支付的便捷程度。

  (三)助力涉农金融机构发展银行卡业务。近年来,中国银联在严格标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主动吸纳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网络,提供业务、技术、风险防范、数据服务等综合服务,积极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银行卡业务。截至2011年末,包括32家省级农联社在内的58家农信社(农商行)、近20家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网络,累计发行银联卡3.05亿张,实现跨行交易7.4亿笔、1.49万亿元,在增强农村银行卡市场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建立健全市场共建机制。近年来,中国银联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积极协调政府、商业银行及产业各方,推动建立市场共建、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一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市场共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推动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26个省市区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展的政策文件,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二是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市场共建。联合成员银行对“三农”商户受理银行卡实行手续费扣率优惠。三是加强与涉农机构的市场共建。与“万村千乡”工程紧密结合,引导农资商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连锁商店、农村旅游景区及相关上下游行业受理银行卡。此外,中国银联还联合商业银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普及银行卡知识。2011年,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农村地区组织开展“百花放映·红色之旅”喜迎建党90周年银行卡专场电影活动,对于改变农民支付习惯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与“三农”发展的用卡需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引起关注:

  (一)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总体比较薄弱。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网点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目前我国县乡和农村地区中小商户居多。这些商户地域分散,银行卡交易量小,加之POS机具的布放成本高、维护难度相对较大、投入产出周期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农村地区布放ATM和POS终端的积极性。与中心城市相比,目前二级地市和县乡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适合农村地区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近年来,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在推广农村特色银行卡产品和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从发卡端看,目前涉农银行卡产品以借记卡为主,借贷合一卡、信用卡发展较为缓慢。二是从受理端看,农村地区布放的银行卡受理终端以传统的POS机、ATM机为主,购置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三是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才刚刚起步,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培育农村地区银行卡支付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偏好使用现金,还不太习惯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一些农民朋友特别是中老年人,对银行卡的安全性还存在顾虑。尤其是受“以收定支”传统消费文化的影响,农村居民还不习惯用银行卡透支消费。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商户对银行卡加快资金流转、促进销售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刷卡消费扣率较为敏感,收银员银行卡受理技能相对不足。农村地区持卡消费、持卡支付的观念和习惯仍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不断提升我国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展水平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发展农村银行卡市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不断提升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展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继续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共建机制。农村银行卡市场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需要金融机构、收单及专业化服务机构主动加大投入,同时也需要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商业可持续机制。一是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对在农村地区布放ATM、POS等银行卡受理终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和奖励,对受理银行卡的农村商户给予税收优惠,并将公共转移支付、涉农补贴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更多地通过银行卡发放。二是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农村受理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第三方机构作为有机补充的新型合作格局。三是坚持市场发展与市场规范同步,落实“一户一行、一柜一机”,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

  (二)有计划、有区别地推动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区别地推动农村地区受理环境建设。一是建议选择经济基础较好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展支付环境示范县建设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支付环境示范乡、示范村建设。二是建立多类型的农村用卡商圈。推动商业银行和专业化服务机构优先发展宾馆、旅游景点、超市、农贸市场等交易量大、用卡频繁、风险较小的农村商户,扩大重点商圈;与农村供电、供销、邮政、电信等部门进行合作,积极开展水电煤缴付等各类便民业务,建设便民商圈;推动农资销售、农产品收购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副产品市场的银行卡使用,打造惠农商圈。三是研发推广安全、低成本、功能定制化的银行卡受理终端,大幅度降低POS机等银行卡受理机具的推广和维护成本。

  (三)研发推广更多满足“三农”需要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涉农金融机构要把涉农银行卡产品和服务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银行卡综合支付服务。一是研发更多符合农民用卡习惯,功能强大、服务超值的银行卡产品。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借记卡,创新叠加小额信贷循环功能的借贷合一卡,稳步发展信用卡,将银行卡打造成“存、取、贷、汇”一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二是发挥金融IC卡安全性高、多应用能力强的优势,实现新农合医疗保险服务功能一卡通,同时满足农村居民日常购物消费的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渠道。开发和推广跨行转账、助农取款、分期付款等符合农村市场发展实际的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借助手机的便捷性和普及性,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推广转账、查询、公共事业缴费、购买种子化肥等“多合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

  (四)加强农村地区支付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宣传及培训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中国银联、各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参与,联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在农村地区开展银行卡知识宣传活动,以各种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办卡、用卡、风险防范等银行卡知识,培育农村地区居民用卡习惯。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对农村地区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收银员受理银行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涉农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银行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规范银行卡服务收费,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断改进银行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为中国银联总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