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 被批缺乏道德底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3 11:3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知音传媒拟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然而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

  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被批缺乏道德底线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证监会曾披露数据显示,湖北知音传媒拟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然而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作家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

  知音拟上市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3月23日晚间披露数据显示,湖北知音传媒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其上市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会计事务所为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若成功过会,知音传媒或将成为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期刊传媒公司,也是湖北省第二家文化传媒类公司。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事实上,这并不是知音传媒第一次传出上市的消息,甚至一度传出借壳、赴港上市等不同路径选择。

  对于此次上市的目的,扩展资金来源、募集更多资金应该是其最直接的想法。

  “通过上市能够扩展资金来源,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次,上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知名度,获得更广泛的读者来源;最后,公司将在证监会的监管下,运行更加规范,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是有益的。”薛胜文认为。

  知音传媒旗下的《知音》杂志关注的题材主要集中于情感、家庭故事,尤其是以擅长拟出吸引读者的煽情标题而闻名。

  1985年,湖北省妇联以3万元启动资金发起成立了《知音》杂志社知音传媒的前身。历经27年的发展,如今的知音传媒集团旗下拥有《知音》、《打工》、《好日子》、《知音漫客》、《商界名家》等9种期刊;《新周报》、《第1生活》2份报纸以及10余家子公司和实体,业务涵盖期刊、报纸、图书、数字媒体、动漫等多个领域。

  据公开资料显示,知音集团的刊报月发行总量已经达到1000余万册,其中品牌杂志《知音》月发行量600余万册,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5位、国内杂志排名第2位。集团旗下另一核心期刊《知音漫客》的月发行量也达到520万册,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漫画杂志。截至去年年底,知音集团总资产达到7.92亿元,净资产6.42亿元,年经营收入3.59亿元,净利润0.77亿元。

  知音传媒拟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然而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

  据湖北知音传媒网站资料显示,知音传媒集团前身是知音杂志社,1985年1月创办,2000年1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经中宣部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湖北知音传媒集团”。知音靠3万元起家,现总资产7.94亿元、净资产6.32亿元,2009年实现净利润1.098亿元、年创利税1.47亿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萌生上市意向的知音传媒,直到2005年前后才正式启动了上市工作,但在2006年止步于港股市场。之后,知音集团将目标瞄准了上证交易所。在历经资产剥离、引进战略投资者、接受上市辅导后,知音传媒离上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上市计划遭质疑

  据北京日报报道,1985年创刊伊始,《知音》就以感情、爱情、案情故事,以及明星隐私抓住了读者。随着《知音》开始走红,其文章风格干脆被人们冠以“知音体”,而这种风格的标题也被称为“知音体”标题。

  2007年,开始有一些网友以“知音体”进行比对式创作,他们热衷于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白雪公主》改名叫《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卖火柴的小女孩》改为《残忍啊,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的惊天血案》。有评论称,这些看似对经典童话、文艺作品的恶搞,实则充满了对媒体煽情、狗血、恶俗标题风格的嘲弄。

  然而,就在“知音体”淡出网络的时候,这些年来,《知音》和“知音体”却从未分开过,甚至又有了新的扩张。

  《知音》通过大量复制坚贞爱情、负心汉故事,以及说不清理还乱的名人故事,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也不可避免地和所谓精英文化形成了对垒,成为一个独特的大众文化符号。

  《知音》始终以高额稿费吸引作者,可以说,其前期开拓市场所付出的血本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是最高的。江苏盐城作者徐向林称,作为签约作者,他获得的稿酬是千字千元以上,在年终特稿评选中,他一篇文章甚至获得过3.7万元的奖励。

  与高稿酬相应的是,《知音》杂志对名人穷追不舍,由此带来副产品《知音》被作家、明星告上法庭的频率与其600余万份的发行量一样,在国内期刊中同样位居老大。

  知音传媒拟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然而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

  但是,拼命追逐名人自然会付出代价。《知音》就曾数次因侵害作家、明星的名誉权被告上法庭。

  作家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一而再、再而三地损害作家的尊严,缺乏对作家的起码尊重。

  有业内人士认为,《知音》长期传播欲望故事并侵犯名人隐私,缺乏媒体的社会担当,不应该被批准上市。

  北京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夏学銮也认为:“就中国现阶段来说,还存在城乡差别大的现象,《知音》拥有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读者群的庞大资源,理当利用好这个丰富资源,更多地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他认为,《知音》不能仅靠虚假信息赢得眼球,不能只靠煽情内容吸引读者,“应该提高文化品位、文化档次,引领读者的文化消费品味,真正成为一本弘扬健康向上文化、高品位的杂志。”

  盈利模式或成发展瓶颈

  据中国网消息,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知音》杂志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其读者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它更多地是面向中下阶层提供形而下的相对世俗的价值观。也因为《知音》读者的广告价值偏低,导致其盈利模式是发行收入主导,不同于《瑞丽》等高端时尚杂志的广告收入主导模式。知音传媒可能的一个瓶颈是核心能力不能向核心人群之外拓展,比如其成功地打造了《打工者》这样的子刊,但是曾创办的《商界名家》却不成功。

  “知音”的前世今生

  据公开数据显示,知音杂志社1985年靠湖北省妇联拨付的3万元开办经费起家,当年《知音》的发行量即达40万份。27年过去了,如今知音杂志社已靠资本运作,成长为知音传媒集团,总资产近9亿元、净资产6亿元,2011年实现净利润1亿元。从1999年开始,《知音》实行税后千字千元稿酬的约稿机制,更是让同行艳羡。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该集团的核心产业《知音》杂志月发行量号称达到600余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5位、全国各类杂志排名第2位,发行量仅次于国内知名文摘性杂志《读者》。目前,知音传媒集团已有《知音》、《知音漫客》、《知音·海外版》、《知音·励志版》、《漫客·小说绘》、《漫客·星期天》等9种期刊、2份报纸和一个情感网站。

  知音传媒拟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然而知音杂志上市遭质疑,毕淑敏认为,《知音》杂志缺乏道德底线。

  业内专家认为,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品牌经营收入是目前期刊媒体重要的收入模式,在这方面,知音集团无疑是成功的。《中国图书商报传媒周刊》主编马雪芬认为,对知音集团来说,可能近5年乃至10年的重要任务都在扩大广告收入和品牌经营收入。“知音传媒集团创办的漫画杂志《知音漫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就是品牌延伸的结果。”她认为,现代期刊媒体要做的应该是提高品牌的附加价值,而不是停留在发行收入的单一模式中。(编辑:海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