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清华招“论文博士”引关注 教育部介入调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11:01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清华大学法学院称,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生,是“论文博士”。据最新消息,教育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生王进文微博(http://weibo.com)爆料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与自己同为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从未见过此人上课。对此,清华大学法学院回应称,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生,但并非全日制,而是“论文博士”,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据京华时报最新消息,教育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何为“论文博士”?为什么不来上课就能取得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网友对此充满疑问?据悉,早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曾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

  清华招“论文博士”引关注教育部介入调查

  徐景颜

  教育部介入调查清华“论文博士”

  据京华时报报道,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在清华就读博士一事引热议,清华大学官方回应称徐景颜系“论文博士”。而早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曾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若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目前,教育部新闻办已介入调查此事。

  据了解,目前清华的论文博士并不只徐景颜一人,论文博士人员构成多为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昨天,记者查询得知,早在2008年底教育部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教育成就”新闻通气会上,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就公开表示,并不存在论文硕士或论文博士。他说,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昨天,教育部新闻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将清华大学招收“论文博士”一事移交相关科室,并将对此核查处理,等核查清楚后进行回应。

  清华“论文博士”无需入学统考

  廖莹称,论文博士,清华大学有一整套关于论文博士的管理规定,他们要提交研究计划,需要进行面试,但不需要跟全日制博士生入学统考。

  清华招“论文博士”引关注教育部介入调查

  清华大学法学院称,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生,是“论文博士”。据最新消息,教育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据新京报报道,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

  廖莹表示,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论文博士,每月集中2天学习;清华大学对论文博士有严格招生规定;每次上课均有考勤记录,徐景颜目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只有两次因公请假,但事后都予以补课”。

  廖莹在电话里解释说,论文博士不是全日制博士,学校和学院对二者的管理并不同。

  论文博士相当于以研究为主,他们的课时安排跟全日制博士生课时安排是不一样的,论文博士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在第一年做课程学习,之后专门做论文研究,不需要上课,且第一年上课均是在周末上课。

  廖莹称,论文博士,清华大学有一整套关于论文博士的管理规定,他们要提交研究计划,需要进行面试,但不需要跟全日制博士生入学统考,“不是只有法学院才有,学校招收这种类型的博士也有二三十年了,其他学校也有。这是一个正常的招生类型”。

  论文博士入学后会明确论文写作方向和指导老师,一旦正常毕业则是“双证齐全”(毕业证和学位证),“法学院对此有严格安排,达不到要求是不能毕业的”。这样的论文博士并不只徐景颜一人,据了解仅徐景颜所在的班就有十来人是论文博士。

  论文博士多是在职攻读,廖莹称,在法学院的论文博士中,有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但相对而言国企人士学习动力并不大,而政府机关或在一线工作的人,因为面临的很多法律问题和公共管理问题,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大。

  揭官员“博士大跃进”的权学交易灰幕

  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很多官员在博士考试中“脱颖而出”,“博士大跃进”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据半月谈报道,中国首批博士诞生于1983年5月,此后25年间,在校博士生数量和博士学位授予量迅速增长。来自国务院学位办的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的博士数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

  半月谈记者多方调查,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称,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生,是“论文博士”。据最新消息,教育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官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与其说是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还不如说是博士学位的象征意义。是否拥有博士学位往往成为提升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直接导致一些官员对博士学位趋之若鹜。

  官员攻博,最大难题就是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官员博士生往往比全日制博士生毕业得还要快。

  葛剑雄感叹:作为负有指导博士生之责的教师,深知要获得博士学位,即使原来有良好的基础,也并非易事。见闻所及,那些在高官位置上获得的博士学位,很少不含水分,甚至少不了权力或者金钱的介入。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曾经上交了一份“要遏制党政干部的文凭腐败”的提案。蔡继明认为:许多在校生10年寒窗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但是一些党政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课也不上,稀里糊涂就混到了文凭,这很不公平。

  蔡继明透露,相当数量已经获得和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党政干部,大多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职权,动用公款混取文凭。入学考试往往是瞒天过海,或者名义上报考统招生,实际上参加校外班单独考试;或者考试舞弊,甚至根本没有经过考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又投机取巧,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由秘书代听课。在学期考试中,由秘书代考或者根本不考,反正总有办法得到高分。完成整个博士学业所必需的发表学术论文、接受答辩等诸多严格的程序,一些官员也有应对之策,论文可以找人写,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提前“做工作”。

  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很多官员在博士考试中“脱颖而出”,一帆风顺摘得“博士帽”,由“学而优则仕”到“仕而优则学”,“官员博士化”渐成奇观。(编辑:于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