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南海之争 中国军事装备筹码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0:4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何非

  “战争是政治以另一手段的延续。”

  当普鲁士军官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为战争的本质作出这一定义后,战争,这一人类暴力的终极形式,其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4月30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与到访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举行会谈,商定印度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于今年在日本海岸附近举行首次联合海军演习。而在此之前,中俄“海上合作-2012”联合军演与美国和菲律宾的“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于同日落下帷幕。

  亚太地区近期出现的密集军演,以及对军事装备持续增长的需求,折射出了当地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军事手段却正试图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改变地缘政治势力的消长。

  中国的“军事筹码”

  在经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沉寂期后,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进入一个快速轨道。目前,中国空军已经初步形成以三代机作为主要打击力量的作战体系,国产歼10A、歼11(仿制苏-27SK,有多种改型)、歼轰7“飞豹”以及作为空射巡航导弹平台的轰-6、进口的苏-30MKK战斗轰炸机,在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指挥下,已经有能力对第一岛链内的目标发起打击。海军近年来装备了包括052B、052C、054A为主体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和039系列常规潜艇以及新型核动力潜艇,已初步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和超视距对海打击能力。此外,二炮的长剑10巡航导弹、东风系列中近距弹道导弹已可实现战区精确打击。

  世人瞩目的航母试验平台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其更多将用于试验和训练,但有消息称中国将自行建造多艘大型航母。四代机歼20目前还处在原型机发展状态,到批量装备还需要较长时间。具备反卫星和中段反导能力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进行过两次公开实验,这将使中国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备中段反导能力的国家。

  中国周边各国的军事力量可概括为“一超多强众弱”,“一超”是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其拥有远超各国的军事实力,十一个航母战斗群和世界上唯一的四代机作战体系让它具有全球打击能力。“多强”包括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日本的海上自卫队是目前太平洋上除了美国海军外最强大的海面舰艇部队,并拥有16DDH直升机航母,目前正在发展更大的22DDH轻型航母。日本的空中自卫队部分装备较为老旧,主力制空战斗机F-15J大多数为上个世纪70~80年代生产,但目前正在发展四代机“心神”,并积极向美国购买F35战斗机。韩国军事实力近20年来进步明显,成功建造了KDX系列大型驱逐舰、独岛级两栖登陆舰等装备,大量装备了美国提供的F-16K以及F15K战斗机,尤其是F15K,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东盟各国军事实力普遍不强,越南的装备还是以老式苏制武器为主,但近年来也进口了一批俄制先进武器,如苏-30战斗轰炸机,猎豹级轻型护卫舰。菲律宾的装备更加落后,其最大的舰艇是一艘美国海岸警卫队退役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空军也只有基本的巡逻能力。

  仅就军事实力而言,中国对大多数周边国家地区都拥有较大优势,但在反潜、防空反导,侦察与电子战能力、远距离指挥控制、远洋作战经验等领域与一流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差距还较大。

  “软战争”时代的到来

  二战后,一方面随着旧秩序的打破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增多,地缘政治冲突也随之增多;另一方面,由于二战的残酷以及随之而来的“核武器时代”和美苏两强对恃,地缘冲突的解决更多地被委托给外交乃至法律,而军事手段被视为一种威慑性质的存在,“软战争”时代来临。

  所谓的“软战争”是个很广阔的概念,广义上说,经济上的扩张,文化的输出,乃至意识形态中道德制高点的占领都可以说是一种“软战争”形式;狭义上,综合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通过威慑、结盟、引诱对方陷入军备竞赛,甚至对第三国的军事打击,也是“软战争”的方式。可以说,“软战争”就是一战时期德国陆军元帅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又称全面战争,是指一个国家动员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摧毁另外一个国家参与战争能力的军事冲突形态。)的升级版。

  “软战争”解决地缘政治冲突最典型,也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冷战,在这场以“软战争”形式交战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最终击败了苏联,成为世界唯一的霸主。而最新的成功案例,则是从去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中,一贯标榜独立原则的法国成为急先锋,而美国则退居次要位置。这看似让人费解,实则是美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延续。

  自古以来,在英国的地缘政治原则中,贯穿始终的一条原则即是“欧洲大陆均衡”,即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独大的强势国家。作为其继承者,美国也延续了这一政策,不允许欧洲以及亚洲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在“阿拉伯之春”中,通过支持法国向其传统势力范围北非和中东的扩张,改变近年来欧盟中德国开始占据主导权的地位,提高了法国在欧盟内部的威信与发言权,使欧盟再次处于德法双强共同主导之下,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软战争”的形式,将战争规模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成功地实现了美国的国家地缘战略的目标。

  “软战争”视角下的中国周边地缘冲突

  对于崛起中的中国而言,其实面对着与上个世纪德国类似的地缘困境:复杂的周边环境、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源与市场渴求、世界霸主的遏制、周边国家的疑虑、利益边疆的扩展需求与现实保护力量的差距……自身如何面对“软战争”,以及如何利用“软战争”解决地缘政治冲突,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中国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其本质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而失去自身发展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军事科普作家宋宜昌曾提出过一个“地缘战略结盟亲和力”的概念,即当一个新兴大国崛起时,首先将使得其周边国家产生疑虑与不安,而传统霸主则可以利用这种疑虑与不安,团结这些国家,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压制新兴国家。德国挑战英国,前苏联挑战美国,其结果都是如此。

  但现实中,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对资源与市场的渴求,中国的利益边疆在快速扩展,这也使得与周边国家产生了更多的地缘政治冲突。与韩国的黄海渔区之争,与日本的东海油气田、钓鱼岛主权之争,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南海主权之争,乃至在非洲市场上与欧洲国家的利益争夺,都是彼此利益边疆扩展与交集所产生的冲突。

  另一方面,由于利益边疆的拓展速度过快,而现实中保卫利益边疆的力量出现了严重滞后,这使得近年来中国不得不大量投入了远洋海军和攻防兼备型空军的建设,航母试验平台的发展,四代机的试飞都是这一需求下的产物。而这些武器装备所透露的信息,是一个新兴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边疆上的决心,又必将对与之有地缘政治冲突的国家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边疆安全,又要防止冲突升级导致失控,成为各国彼此遵守的默契。日本与印度的军事合作,美国驻兵澳大利亚,菲律宾与美国的联合军演,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军演,中国和俄罗斯、中亚五国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都可说是一种“软战争”方式,一方面避免直接对抗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则通过和盟友的合作,威慑对手。

  而如何利用“软战争”手段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最大化,并避免冲突对抗不可控的升级,则成为对决策者的考验。

  毕竟,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对于战争的定义还有另一句话:“战争,就是无限制的使用暴力”。

  链接

  军事能解决地缘政治纠纷?

  公元前260年,在西西里岛北部米莱角(它今天叫米拉措港),年轻的罗马海军与迦太基人(古代民族名称,今天的突尼斯人)的舰队相遇了。

  在罗马帝国的崛起历史中,与迦太基人的三次布匿战争(即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是极其关键的。罗马与迦太基的冲突,是地缘冲突的典型范例,在公元前260年的时代,罗马和迦太基是地中海两岸的两大强国,而为了满足其日益庞大的利益需求,新兴的罗马需要向地中海乃至北非扩展势力,这无疑将侵犯到地中海统治者迦太基的利益,当冲突日益激烈,最终无法调和时,则只有斥之以军事手段。虽然迦太基的军事力量给后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伟大的统帅汉尼拔和他对罗马帝国的远征,但实际上,与身经百战的罗马陆军相比,迦太基人最大的优势在于海上,他们是无可置疑的地中海霸主。

  海军落后的罗马人成功使用了一种叫“乌鸦”的秘密武器,它其实就是一块带有巨大钉子,悬挂在船头的木板。当双方战舰靠近时,“乌鸦”落在对方舰船上,巨钉牢牢锁住对方舰船,彪悍的罗马陆军步兵踏着木板冲上迦太基人的战舰,将其击败。

  米莱海战的胜利让罗马人有了在海上向迦太基人挑战的信心,在其后的十几年里,又陆续取得了埃克诺姆海战、埃加特海战的胜利,罗马人最终成为了地中海的新主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当汉尼拔(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的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从陆地攻入罗马本土时,罗马人对地中海的控制最终让后勤困难的汉尼拔战败。布匿战争的结果,是地中海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罗马人成为了唯一的统治者。

  而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新兴国家德国向世界霸主英国发起的挑战则以失败告终,但其结果却是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搏杀后,德国彻底失去了问鼎世界霸主宝座的可能,甚至一度被分为两块。英国也从世界霸主的宝座上黯然退位,在战争废墟中崛起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世界政治与经济核心也从欧洲转移到“欧洲——北美”。更重要的是,从17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争夺所构筑的“殖民地政治——经济体系”被彻底打破,大批新的独立国家诞生,全球范围的地缘政治版图得以重构。

  从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军事手段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用军事手段解决地缘政治冲突的结果却是非线性的,即用军事手段解决地缘政治的矛盾,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决策者发出杀戮的号令,让战争的猛犬四处蹂躏后,它未必就能再为决策者所控制,其造成的后果也难以预料,更可能并非当事人所能接受的。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为资深军情观察人士何非撰写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民主来了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