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体育品牌受困奥运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0:42 来源: 中国经营报王雨佳
编者按/ 近两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规模连年下滑,已从年增长20%下降到2011年的13%左右,市场人士预计,2012年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到5%~8%左右。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库存过大、涨价过狠是曾经快速增长的本土体育品牌遭遇集体减速的重要原因。
日前,国内各运动品牌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2011年财报,本土老大李宁、紧随其后的安踏、特步、361度等公司的增速都有所放缓,均未超过20%。
与之相对照的是,截至2011年底,所有体育用品公司的库存同比上升25.7%~81.8%,而国际巨头阿迪达斯和耐克在中国区的收入却大幅度增长。
衰退似乎来得太快。
2012年是奥运年,历来被各大体育企业视为营销大年,那么2012年对于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企业是祸是福呢?
库存之痛
体育行业有点类似于期货市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至关重要。如果调高预期,增大产量,进行渠道扩张之后,最终可能因为各种因素,销售无法跟上,随之而来的就会进入衰退和调整期。
从数据上看,本土体育企业确实正在衰退。
从全行业来看,近几年国内体育用品的市场规模已经从年增长20%下降到2011年的13%左右。市场人士预计,2012年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到5%~8%左右。
比业绩数据更可怕的是库存。
报告显示,李宁存货比2010年增长40.64%。另外四家企业亦或多或少存在高库存现象,清理库存仍然是2012年的重点之一。
“由于过去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普遍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全行业投资过剩,产品供大于求。”关键知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如是说。诚然,产品同质化、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让本土企业饱受诟病。然而,一直以来,凭借着成本优势、渠道优势,本土企业也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张庆看来,如今行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不冷静的“投资过剩”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体育行业是期货制,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至关重要,如果调高预期,增大产量,进行渠道扩张之后,最终因为各种因素,销售无法跟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衰退和调整期。”
2004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公开竞标时,李宁还未上市,营业额刚刚突破10亿元,利润则不足亿元。阿迪达斯以13亿元的价格,轻松夺标。2006年,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来到中国高调宣称,阿迪达斯将乘赞助奥运之势,在2008年之前超越耐克,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调高增长预期,对于阿迪达斯似乎顺理成章。实际上,奥运会使2008年的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状态,市场的实际增幅为30%,而每一个品牌的订货增幅都超过了40%。
令阿迪达斯意想不到的是,李宁先生在全球30亿观众的注视下,在鸟巢上空点燃了奥运圣火。李宁股票应声上涨,公司市值猛涨2亿元。全世界还有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李宁才是奥运会赞助商。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融资成本上升,渠道压力陡增。从2008年9月开始,阿迪达斯开始收到来自经销商的坏消息:压货情况严重,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再进更多的货。2009年,李宁年销售上涨25%,达到83亿元,而阿迪达斯则下滑至70亿元。
至于2011年本土企业销售无法跟上的原因,还需要从渠道上寻找。
从2003年之后,中国的体育行业一直保持20%~30%的高速增长;在北京奥运会过后,从2008年到2011年,全行业更是高歌猛进。截至2011年,本土排名前五的企业,全国店铺数量都在7000家以上,遍布一线到三线城市,本土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全国的渠道布局。李宁公司总裁张志勇认为,目前,全行业正由以前的渠道驱动(店铺数量)转向价值驱动(单店效益提升)。
此外,除了行业排名前五的大企业普遍增加生产之外,还有更多资金和企业杀入这个行业,希图能够从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如今,本土企业已经陷入恶性竞争。”匹克公关总监刘翔说,在这个规模胜于一切的行业,无论生产还是渠道,企业无法做大规模,就无法存活下去。因此,众多小企业千方百计增加营业额。在刘翔看来,盲目地跑马圈地、新开店、降价打折,损坏了市场的竞争环境。
“恶性竞争的恶果就是渠道成本飞速提高。”张庆说。在任何一个城市里,人流集中的优质商业区内,好的店面是有限的,也需要竞争,而竞争就抬高了房租。
“何况在这个行业中,连锁效应十分重要。当大品牌规模化的去库存、降价出货,在这种背景下,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张庆表示。
突围之路
运动品牌商要么提升品牌层次,要么专注于细分市场,否则就会被淘汰。
“2012年可能会是分水岭。”张庆认为,“奥运年将会是各大体育企业的营销大年,而这个奥运年,对于体育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市场信心的提振。”
“在目前的情况下,运动品牌商要么提升品牌层次,要么专注于细分市场,否则就会被淘汰。” 乔丹体育营销负责人黄涛说。
李宁被视为“主动求变”派。2007年,李宁公司得出的结论是核心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45岁之间。为了抓住年轻群体,李宁将沿用了20年之久的品牌LOGO升级为“李宁公司交叉动作”的新品牌LOGO,宣传口号Everything is Possible变更为Make the Change。
在渠道方面,李宁也开始变革。“这次渠道变革的根本,就是大鱼吃小鱼。李宁会引导,在政策上会给予支持,让大的分销商吃掉小的分销商。毕竟,小的分销商的规模有限,运营成本太高。但是,这样会带来渠道震荡。比如,一个区域是A经销商,但是,B经销商来了把A吞掉了,A就非常不满,利益受损。在终端上,某些加盟商就会不爽,很可能会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张庆认为。
而安踏等企业则被视为保守。“因为有李宁的示范,他们对于主动求变的方式,认为是反面教材,还是不太敢尝试。他们最多是减少经销商的订货,调低销售增长预期,减少生产,以期安然度过眼下的困境。”张庆说。
记者观察
差异化市场永远存在
众所周知,体育用品介于消费品、文化时尚产品之间,作为消费品的体育用品的利润极其稀薄,中国体育企业要从售卖消费品向售卖文化和时尚转型,打造一个有影响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就成为必修课。然而,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打造一个体育品牌并非易事。
“在体育产业里,赛事能够影响人,让更多人去参与,我们国家还没有成熟的、有影响力的商业联赛。这对体育企业而言,是个很大的缺憾。”李宁公司总裁张志勇曾经如是说。
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能诞生优秀的体育品牌。在中国这个没有国际化商业体育赛事、缺乏体育文化氛围的国家,体育用品企业的突围之路,似乎格外艰难。在体育产业中,足球和篮球这两大影响人群最广的项目可谓是两个制高点,而这两项赛事一直被耐克、阿迪达斯所占据。阿迪达斯和耐克之所以能在足球和篮球上称霸,是因为它们分别能在自己所处的区域,找到具有全球号召力的体育资源。阿迪达斯立足的欧洲,拥有全球顶尖的五大足球联赛;耐克所在的美国拥有世界顶级的篮球联赛NBA。而在中国,足球已经成了全民笑话,篮球也不算世界强队。
对于中国体育企业未来的发展,品牌专家李光斗的关键词是“差异化”:“体育产业的两条路线——专业化路线和时尚路线本身都有自己的前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任何一条路线上坚持下去都没有问题,只要你拥有自己的个性。虽然专业化的体育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后来者完全可以开辟差异化细分市场,比如new balance就开辟了慢跑鞋市场。”在他看来,在时尚的市场中,个性化的天地是更加广阔的。
案例
匹克被迫渠道变革
对于匹克这样的公司而言,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日子并不好过。
数据显示:匹克2011年营收46.5亿元,全行业排名第七,本土企业中排名第五。上有巨头的挤压,后有中小品牌的追击。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匹克CEO许志华却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的应对之举是发起渠道变革。
“精细化”成关键词
据匹克公关部副总监刘翔介绍,2012年,匹克会调低增长预期到20%以下,渠道变革的关键词是“精细化”。
考虑到李宁“大鱼吃小鱼”策略所引起的渠道震荡,匹克的措施——增加经销商数量,显得相对温和。截至2010年底,匹克在全国共45个经销商,平均下来每个省不超过2个。到2011年底,已经增加到50个。“如今,银根紧缩,经销商贷款困难,资金周转紧张,无力扩大规模。因此,我们希望为了让每个经销商把所辖区域做深做透,只能让业绩不好的经销商让出一些区域,让新经销商进来。”
除了数量,匹克还考虑改变经销商的定位。“扶持资金实力雄厚的分销商开更多直营店,减少中小加盟商的进入,从而转型为零售商;扶持业绩好的加盟零售商转型为分销商,直接与我们对接。”许志华表示,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除了减少增值税之外,还可以让匹克公司与一线市场更贴近,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快。“他们的实力比小加盟商雄厚,有能力将店面扩展到更好的地段,也能够提升单店销售效益。”
即便如此,匹克还是谨慎地调整了2012年销售预期,预期增长在20%以下。“我们今年不会再有额外加仓了,订多少生产多少,不会像原来,你定100件,我给你生产120件。这样减少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大规模打折销售毕竟损害形象。”刘翔说。
继续争取体育资源
面对中小品牌咄咄逼人的扩张,许志华表示:“价格战撑不了多久。”
在优质店面的竞争中,除了价格,品牌知名度和销量也是重要的谈判筹码。“品牌好,销量大,在市场上有认知,经销商在争取店面的谈判中当然就是有力的一方,花钱就会少一些。而小企业,没有品牌依仗,只能靠花钱。”刘翔说,品牌好——渠道资源好——销售增长快——继续提升品牌,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策略就是提升品牌,加大国际化的投入和宣传,提升号召力,这样对于经销商做事就容易一些。”
一直以来,摆在晋江系体育用品企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品牌的品味和档次。晋江系品牌从二三线城市起家,品牌向高端发展的难度很大,晋江系企业的创业老板多半出身“草根”,在体育界没有太多资源。
眼看着国内的赛事资源价位越来越高,许志华心情郁闷。彼时,欧洲全明星篮球赛在塞浦路斯举行,匹克在塞浦路斯有一个经销商跟欧洲蓝协关系很好,付出价值5000美元的器材,匹克就成了全明星篮球赛赞助商。他发现,优质的资源不只中国有。经过思考,许志华首先瞄准了美国NBA,他找过中介,也曾被骗去很多钱。2006年匹克成功签约肖恩·巴蒂尔,2007年,成为NBA的官方合作伙伴,品牌有了稳定资源。
2011年,在调低销售预期的基础上,匹克没有减少品牌和体育资源的投入,在NBA,签约球星已经达到16个。同年,匹克从国际篮联的亚太区合作伙伴,正式升级为全球合作伙伴。2012年,匹克成为6个参加奥运会的代表团赞助商,包括新西兰、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伊拉克、塞浦路斯等。对于这些有选择的合作,许志华表示,他们要价不太高,相比赞助中国代表团容易多了。在这些国家,匹克在当地都有经销商,显然赞助这些国家的代表团,也是为了促进当地销售的目的。
麦基来华照片_042.jpg
麦基来华照片_0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