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微企业融资变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8:27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报道

   几经辗转,千呼万唤,从中央到地方,中小企业融资得到空前的重视, 近日国务院发下第三道金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政策暖风再次吹向小微企业的时候,各地银监局先后启动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

   由各地银监局牵头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堪称空前的全国性活动。银监会以监管部门振臂一呼的身份,掀起了辖区内各银行宣传自己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热潮。银行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专项金融产品,不仅是广发、民生这样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潜行多年的银行第二梯队颇有想法,甚至中行、工行这样习惯于吃大项目的国字号们亦热情难得,而150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更是跃跃欲试。

   当承担资金供给主体大任的银行们纷纷吹响了向小微企业融资进军冲锋号时,传递出多重意义上的积极信号。从中央到地方,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似乎空前密集。以深圳为代表的各地银监局还纷纷出台当地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指引》,明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放宽至5%,放宽存贷比指标,对于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在发行金融债、资本充足率计算标准等项目下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从2005年以来伴随着各级中小企业局的落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问题就被列入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议程。然而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愈演愈烈,一方面被囚禁的民间资金借助地下钱庄、民间高利贷等路径暗流涌动,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大批小微企业上演倒闭潮。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年均35%以上的利润增长中,实体经济伤痕累累。

   在目前政府大项目拉动乏力、土地财政隐患重重的背景下,着手来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引导产业升级换代,具有战略性意义。

   对各级政府来说,未雨绸缪,从软环境上为产业升级准备良性土壤,为政府将来的饭碗与财政提供长远支持是前期必备工作。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沉浸在政府投资大项目拉动的惯性思维里,对于小微企业的最切实的财税支持与专项引导资金流于形式,譬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前三的南方某城市正沉浸在某央企项目落户的喜悦里,对于中小企业的引导资金每年仅为象征性的1000万元。

   对银行来说,这不是一场作秀与纸面宣传。依赖资金供给上的主体与垄断地位,在政策性利差环境里坐享滚滚利润,这不是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要看到,银行业的滚滚利润在另一个层面是实体经济不断增加的负荷与生产成本,整个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还缺乏竞争力,我们辗转走到国际市场上的银行多年来业务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而民间资本在地下金融的夹缝里急需健康发展的阳光雨露。中国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建设依然有着漫长的路径,需要战略眼光与前瞻视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