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青岛海尔期权“造富” 前两期股权激励高管浮盈3503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2:25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赵雪

   白电第一品牌青岛海尔(600690),又将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

   这已是青岛海尔第四次谋划股权激励了,只是2006年的第一次计划最终未能成行,因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更多是已实施的那两次。这样的频率,在对股权激励缺乏热情的山东上市公司中,是最高的。

   本次的激励计划(草案)显示,相对前几次,激励对象有了很大变化———为公司及子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董监高”人员并不在列。

   事实上,股权激励一向被看作上市公司抛出的“金手铐”,且在家电行业中更受追捧。而个中效果,不尽如一。

   “无论何种约束和激励模式,从最根本上应该要维护全体股东的权益,着眼于公司长期的主业发展。”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胡金焱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已行权两期

   青岛海尔的股权激励之路,始于2006年末。当时,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但是,2008年8月,青岛海尔却对外公告称,因为证监会新近出台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的法规,使得原计划的实施条件发生了变化,因而取消原草案。

   导报记者注意到,是次计划的激励总数为8000万股,占计划签署时股本总额的6.69%,比后来几次方案的激励股份数之和都要多。

   虽然首次探索夭折,但青岛海尔的高层当时表示,不会放弃股权激励这一机制,以后将适时推出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的更具长期激励效果的新方案。

   一年多之后,2009年10月份,青岛海尔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至目前,这份分四期行权的计划,前两期均已行权。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海尔的历次股权激励,都是采取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也就是说,激励对象行权时,需要自掏腰包按约定价格购入股份。

   据披露,公司首期激励计划所拟定的1771万股激励股份,到第一个行权期可以行使10%的授权。2010年12月,公司将符合考核条件的41名对象的共计144.3万股股份统一行权,行权价格为10.58元。

   一年后,第二个行权期条件成就,青岛海尔将行权价格下调为了5.24元;但每名激励对象本期可行权的股份数却翻了一倍,公司解释称,原因是此前进行了10转10派1元的分红。第二个行权期可行权的520.4万股股份,已于2011年11月25日统一上市。

   按照青岛海尔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1.67元计算,两次行权后,青岛海尔已“造富”3503.46万元。其中,董事长杨绵绵第一次行权22.5万股,第二次行权90万股,账面浮盈达603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梁海山账面利润达424万元,财务总监和董秘也各有75万元浮盈。

   按照首期计划方案,各激励对象手中,还剩70%的授予期权未至行权期。而事实上,在2010年10月24日,距首期股权激励计划推出不满一年之际,青岛海尔又推出了第二期1080万股的新一轮股权激励,这次的行权价格为22.31元,高于草案公布前一日的收盘价21.27元。

   虽然距2011年2月9日的第二期计划授权日已过去一年多,该计划第一个行权期已经到来,行权的业绩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但以目前的股价看,第二期股权激励能否顺利行权,行权价格会不会调整,还不得而知。

  三期激励范围进一步扩大

   根据青岛海尔4日披露的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22名激励对象授予2600万股股票期权,占计划签署时股本总额的0.97%,授权价格为11.36元。

   与一期计划激励对象49名,二期计划83名相比,此期计划不但数量大幅增加,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据披露,这次的222名激励对象全部为公司及子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无公司监事,无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也无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配偶及直系近亲属。

   而在首期计划中,公司高管人员的被授予期权数量,还占了授予总量的39.53%;第二期计划中,这一比例就有所下降了,只有两名高管人员在列,授予期权数占比29.26%。

   青岛海尔表示,第三期激励计划目的在于“扩大激励对象范围,更广泛地实现股东、公司和激励对象利益的一致,更长远地调动优秀管理人员、一线经理及业务技术骨干积极性,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续的回报”。

   同时,青岛海尔称,“兼顾公司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能更好地吸引、激励和稳定公司经营管理骨干、核心技术(业务)人才以及公司所需的其他关键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

  行权条件业绩指标

  逐期提高

   一份股权激励计划要想顺利行权,除了股价因素外,还要与公司的业绩相挂钩。

   青岛海尔的第三期股权激励分两期行权,要求各行权期前一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以2011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固定基数,公司2012年度经审计净利润较2011年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2%,2013年度较2011年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8.80%,相当于2012年和2013年净利润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不低于12%和15%。

   在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中,针对基期2010年,各行权期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均要求达到18%。如此来看,第三期业绩考核标准似乎降低了。

   但是,申银万国周海晨在研报中指出,按公司现有股本计算,第三期股权激励的考核条件较前两期均有所提高,2012年的达标业绩第一期至第三期分别为0.55元、1.055元和1.122元,2013年达标业绩按第二期和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计算,分别为1.245元和1.290元。

   他同时表示,从公司过往表现来看,公司前两期考核期内的业绩增速均远超考核标准,未来也不排除通过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收购少数股东权益等方法来做强业绩。

   其实,在2011年初,海尔集团就承诺在5年内通过资产注入、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司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并且在同年将旗下10家子公司的股权转让予上市公司。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青岛海尔公布首期股权激励计划的2009年度,确实带来了业绩的释放。公司2009年净利润同比大增49.64%,2010年这一数值更是攀升至77%。虽然进入2011年之后公司业绩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远超行权条件的要求。

  家电股股权激励结局不一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高管流动性大,因而企业希望通过股权激励这一“金手铐”,用“造富”来拢住人才,各公司之间甚至形成了攀比之风。海尔2009年的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就是在“兄弟”海信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批后,顺势推出的。

   据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家电行业中,已有TCL集团、美的电器、格力电器、ST科龙、苏泊尔、九阳股份等15家上市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其中,发生在2011年度的就有7家。

   它们之中,有些效果显著,“造富”惊人。像海信电器(600060),就因股权激励催生了6名亿万富豪,还因此被质疑激励过度。而格力电器的千余名激励对象,也因此获利达2.7亿元。

   但是,也有像兆驰股份、九阳股份这样,计划未能实施便中途夭折的。其中,兆驰股份的撤销理由为二级市场股价波动较大,激励对象行权成本过高等。更有如美的电器(000527)这样的,两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都因各种原因而搁置的。

   2008年4月青岛海尔发生过3名元老级高层集体辞职的事件,这3人都是2006年那次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业内有传言称,其辞职主要是股权激励方案分歧所致。同年8月,首期计划便宣告撤销。

   胡金焱认为,股份公司经营者的职责,是依靠良好的法人治理,使公司具备长远发展前景,从而给全体股东以期待。引入股权激励的初衷是赋予经营者、企业人才以所有权,督促他们更尽职地完成工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