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菜市维稳不妨借鉴他国经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2:4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张海英
3月份多地市民发现 “10元仅买两根葱”,一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从季节角度来说,“10元仅买两根葱”还不算离奇,而这几天的“白菜卖出猪肉价”才算离奇,因为现在应该是蔬菜供应的旺季,菜价应该是下跌的。显然,这时候菜价逆势疯涨一方面会让老百姓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也会让物价控制部门很头疼。
如果说是某一种或两三种蔬菜价格疯涨,如“蒜你狠”,老百姓或许还能接受——不吃也罢,另选其他。然而,最近不仅白菜价格大涨,而且西红柿、萝卜、胡萝卜、苦瓜等多种蔬菜价格集体上涨。也就是说,菜贵也得吃。显然,受菜价逆势疯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人群。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重回“负利率”时期。CPI上涨的原因就是菜价领跑。如果随着天气继续转暖,菜价下降不明显或者继续上涨,二季度CPI数据也不乐观。2012年全年CPI能否完成4%左右的控制目标,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针对最近菜价逆势疯涨,有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春季持续低温、油价上涨等是蔬菜大幅上涨的直接原因。有学者则指出,今年CPI控制在4%难度很大,理由有三:一是国内资金流动不平衡容易造成价格大起大落;二是外汇减少,存准率松动,货币总量相对实体经济而言依然宽松;三是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这说明,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通胀压力依然不减。
虽然菜价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政府这个“守夜人”不能睡着。尽管我们从上到下,从去年就出台了不少应对措施,还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样的长效机制,但菜价逆势疯涨提示我们,还需要反思有关政策有没有漏洞,政策力度是否够火候,政策执行是否到位?
毫无疑问,菜价逆势疯涨再次考验CPI管理智慧。以往,我们控制农产品价格似乎更多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每次等到CPI稳定之后就算病好了。很显然,如果不从根上治病,包括菜价在内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还会一次又一次轮番上涨,既让菜农受伤,又让城市居民受伤。
笔者以为,应对菜价轮番疯涨,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比如,挪威应对菜价上涨,不仅农业补贴种类繁多,补贴金额巨大,这些补贴大致分为价格补贴、生产性补贴、投入品补贴以及对农业服务的补贴等,而且利用关税保护农业。再比如,美国的办法是降低物流成本,如建立完美的物流体系。而日本“菜市”的稳定与日本政府的一项立法有关。1966年日本就出台了 《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其目的是建立蔬菜的集中产地和稳定价格,指定生产蔬菜的基地和蔬菜消费地区,将蔬菜的生产和消费链接起来,对保证大中城市的蔬菜均衡供应、稳定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成熟的做法。
反观我们,降低物流成本高喊了多年,物流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虽然我们种粮有补贴,但种菜补贴却不多见。现在,该是我们全面反思菜价疯涨深层原因的时候了,也是考验我们从根本上控制CPI决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