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开孟:大国发展模式是最强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14:47 来源: 《中国投资》

  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可行性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 李开孟

  中国所独有的引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国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谈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们往往会提到新能源、房地产、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等。应该说,这些产业确实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我看来,这些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并非中国所独有,其他国家都会将这些领域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我认为,中国所独有的引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就来自于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国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一般应具备3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2)存在一个或多个主导产业部门,并保持较快增长;(3)具有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具有集群效应,并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一个或多个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是带动经济持续腾飞必不可少的内在力量。中国经济的崛起及逐步形成的大国发展模式所蕴藏的内生力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

  一般认为,“中国模式”概念起源于时任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的乔舒亚?库珀?雷默,他在2004年5月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文章中,认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的工具(如巨额外汇储备)等特点。其观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案例”等概念。

  “中国模式”丰富了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正在寻找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正为世界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模式”的有效运行,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保持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能力的强势政府。(2)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手段。(3)实事求是,理念开放,一切从实际出发,先行先试,然后再逐步推广。(4)以人为本,集中精力关注民生。(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实行渐进式改革,合理确定优先次序,逐步形成共识。(7)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调政府的有效介入,提高效率。(8)强调社会和谐,追求公平正义。(9)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以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0)坚持开放战略,自觉融入世界体系。

  中国模式能够使

  生产性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

  研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性投资率一般都会维持在10%或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投资率摆脱了过去大起大落的现象,迅速上升到了10%以上,并在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扩散的空间延伸,决定了中国经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呈现出投资型经济特征,中国未来10-20年必然是一个投资引领型经济增长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次经历了制度增长和要素增长两个阶段,目前正在经历以结构调整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增长阶段。依靠市场力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是提升经济结构整体效率和促进结构性增长的核心动力。持续性的结构调整,也对投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产生促使生产性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内生需要。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而且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全国产品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分割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经济周期和全国经济周期间的联系并不一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还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所表现的较高程度的不平衡性,使得国家为实现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经济特区建设、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开发战略。这些区域开发战略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空间布局不均衡的状况,而且通过政府主导所实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往往会引发新的不平衡性。由于区域开发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城镇化进展带来不动产投资和市政建设需求,以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带来更新改造投资需求。在不同地区及各个产业部门的调整改造循环往复地进行,使得国内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一直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从而使中国未来十多年呈现很强的巨额刚性投资需求。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及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市场、技术、资源、人才等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经济起飞的发展阶段要求,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使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生产性投资率,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同时,将依靠内在的投资需求为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模式能够不断创造保持较快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

  大国崛起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其内部自身市场潜力的持续挖掘和不断扩张。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足可以使任何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培育出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甚至不需要新技术、新行业的出现,即便是传统的行业部门的产品普及,也足以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20世纪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普及,曾引起“排浪式”消费热潮;住房、汽车、家用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也曾对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外交的主题已经逐步从“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作为大国的崛起,必然会通过走出去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扩大海外投资,并努力谋求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不同,中国将来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和持续低迷的经济运行态势。其重要差异主要在于中国所走的是大国发展道路,这是由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腹地纵深、资源相对丰富、规模效应显著,可以发挥各领域、各行业专业化分工优势等大国特点所决定的,从而使得中国具有很强的独立发展和自我平衡能力,不断涌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

  中国模式为经济快速发展

  创造了独特的制度环境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环境。“中国模式”具有显著的“内生性”特征。在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之中,中国不是采取简单的休克疗法,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简单引进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各种规则和政策,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中国自身国情,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制度、政策、规则和路径,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新的制度安排,这是“中国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所在。西方学者往往将中国所推行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形态称为新型国家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国家政权对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经济体制,国家确定经济优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引导经济体制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主题为“大转型”的201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中国模式”再次成为全球学术界、政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看,“中国模式”所营造的制度环境,是维持较高的投资率并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不断涌现的重要动因,并在未来中国经济维持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声音在西方世界一直不绝于耳,然而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的势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所践行的“大国发展模式”正在愈发显示其恒久动力,这种动力必将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在今后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维持其经济较快增长的最大引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