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舞者的上升之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1:4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阿库·汉姆舞团日前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现代舞剧《上升之路》。该舞团独一无二的运营模式与其出类拔萃的创新现代舞蹈作品一样备受关注
吴丹 钱梦妮
开场,身着褐色长袍的舞者在一幅巨大的半透明幕布后舞动。随着有力而简洁的节奏,舞者坚韧地不断敲击幕布,布面上出现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波纹,像是水中的涟漪,更像一个被束缚者的呼喊。独舞结束,七位身着白袍的舞者如雕塑般出现在幕布前方,背景的风声、水声、鼓声层层递进。突然,七位舞者腾空跃起,身上厚厚的浮尘在空中飞扬,形成一团舞动的尘雾。
5月9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现代舞剧《上升之路》,黑压压的观众,都是冲着英国舞蹈家阿库·汉姆的名字而来。
被誉为“21世纪舞坛第一传奇”的阿库·汉姆,此次带着2010年创作的舞剧《上升之路》进行上海、北京、杭州和武汉的巡演。这已是该舞团十年内的第四次中国行。
“《上升之路》的创作源于我们的一次闲聊。”阿库·汉姆舞团制作人法鲁克·乔杜里说,阿库·汉姆读到13世纪波斯诗人鲁米的一首诗:“我死了,从矿石化为五谷/化为动物,成为人/为何还惧怕死后的虚无/下次我还会死去/长出羽翼,犹如天使/比天使飞升得更高/你无法想象的来生/那就是我。”这首诗激起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天使”形象的好奇。“无论是西方的天使,还是印度的天使,甚至是中国的天使,其实都是一种精神的负载者。它们从天堂把某些精神带到人世,再带领人们从人世升华到天堂,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想要讲述的东西。”乔杜里说。
跨文化之舞
认识阿库·汉姆之前,法鲁克·乔杜里也是一位职业舞者,且有16年舞台经验。1999年夏天,朋友推荐乔杜里去看一位23岁舞蹈家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的演出,“我清楚记得,当时被他那种特殊的舞蹈方式震惊了。与普通的现代舞舞者完全不一样,他的身体、胳膊、手的运动方式都有一种亚洲感觉。” 乔杜里隐约觉得,这个年轻人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梦想。一年后,他卖掉房产,与阿库·汉姆一起创立现代舞团,担当制作人。
“我生于巴基斯坦,阿库·汉姆生于印度,都是亚洲血统,但都在英国长大。我们念书时,学校有一半的学生都不是英国人。在伦敦生活的人说着300多种不同的语言,有着混合的文化背景。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有日本小孩、威尔士小孩、黑人小孩、巴西小孩,大家吃的有加勒比菜、中餐、日本料理、北非菜——在这种环境中,你需要保护自己的文化,需要寻找一种连接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的方法,思考怎样与人合作、怎样与人沟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隔绝在群体之外。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乔杜里说,他与阿库·汉姆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具有“开放的心胸、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旺盛兴趣”,这直接促成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开放心态。
“阿库·汉姆从7岁开始学跳印度传统的KATA舞。15岁时,他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困惑,因为这完全是不同的语言。结果,他没有选择控制身体,而是让身体自己作决定。于是,你能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只属于他的独特舞蹈语言。他自己是无意识的,而是非常自然地让这个融于体内的特质显现出来。”乔杜里认为,正是阿库·汉姆的无意识选择,令观众可以从现代舞的结构中清楚地看到极具印度传统韵味的手部动作、特殊的速度与节奏感——这种清晰有力的新风格成为他本人迅速崭露头角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之后整个舞团所带有的独特魅力。
从2000年创立至今,阿库·汉姆舞团将传统的现代舞与戏剧、电影、视觉艺术、音乐及文学领域跨界合作,足迹遍布世界。2009年,阿库·汉姆与法国影后朱丽叶·比诺什合作的舞蹈《我心深处》,更创下在伦敦连演26场的纪录。
然而,舞蹈评论家和某些忠实舞迷并不喜欢《我心深处》这种直奔利润而去的商业化创作。“评论界非常不喜欢,但观众反应很好。”乔杜里说,“英国舞蹈演出的划分很细致。现代舞、爵士、嘻哈、芭蕾,各个领域都是彼此隔绝的,互相不往来。但我们找来明星合作,就有许多新观众进场来看舞蹈,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好的。”
早在建团之初,乔杜里与阿库·汉姆就决定了三个创作方向:一种是与比诺什、斯尼拉非、林怀民等艺术家联手,制造话题;第二种是与世界各地的舞者合作,追求不同舞蹈流派的碰撞;最具艺术性的,则是阿库·汉姆本人演绎的独舞。此次来到中国巡演的《上升之路》,正是欧洲与亚洲舞者的创意碰撞交融。
运营亦创新
12年来,阿库·汉姆舞团创作了15个作品,与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擦出火花,雇用了近3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到300万英镑——最初创办时,他们的启动资金仅6万英镑。
阿库·汉姆舞团在国际上的成功,除了出类拔萃的创新现代舞蹈作品,其独一无二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备受关注。伦敦商学院甚至把它作为商业和艺术结合的成功案例,写进了英国娱乐产业运作分析的教材。
“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与众不同,勇于冒险、更有野心。”乔杜里说,“我们现在有三个小公司:一个是商业化的,会请比诺什这样的大明星参与,或者做歌剧,甚至做电视广告片;一个是不营利也不做公益,创作最艺术化的作品;另一个则只做公益,完全不考虑营利。三者的联系是:商业公司可以雇用另外两个公司的员工去做一些项目;盈利的两个公司可以不用交税,而是把税款投入到从事慈善的公益公司中去,后者获得这笔钱来为公司内部或外部的舞者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支持舞蹈艺术事业。通过这种办法,我们等于有了4倍的舞者。”
换言之,阿库·汉姆舞团下属三个小公司,一个只需保持收支平衡、一个挣钱反哺、一个花钱做纯艺术与公益。这种特殊模式虽缘于英国特有的公益慈善系统,但能同时处理好三者的商业模式在英国本土也极为罕见。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曾经请一位咨询师对整个英国的商业体系做研究,于是才有了现在这运转良好的模式。我们比其他艺术团体更独立,不用为资金方面的问题烦恼。”乔杜里说,他们总是在新作面世之前就谈妥赞助商。
很多人都想复制他们的模式,但这位成功转行的舞蹈经纪人建议,与其复制成功经验,不如认真研究各个国家的不同系统,思考如何利用好每一条政策,“只要保持贪婪,我们就可以运转下去。这是舞团良性循环的重要法则。”
阿库·汉姆舞团几乎不靠票房盈利,早在创作之初,他们就能从赞助商那儿获得最稳固的资金。在被问到“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的矛盾时,乔杜里强调,他们并不在乎舞蹈本身,而是希望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讲故事。比如《上升之路》,阿库·汉姆不想带来舞蹈的革命,而是让舞者在你面前挣扎、跳跃,让鲜活的身体发出有质感的声音。
他们企图在舞台上制造更多新玩意,“你可以把它叫做多媒体剧,除了现代舞,还有人声念白、嘻哈、芭蕾。我们有勇气去创造一个不太知道答案的东西,并坦诚接受各种批评。”某种程度上,这也即阿库·汉姆舞团挣脱尘世,寻找上升之路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