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商期望经商环境重回平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0: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菲律宾华商镜像
核心提示:在菲律宾华商的发家史中,他们与菲律宾当权者的裙带关联常常遭人诟病,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现象不独华商才有。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凌 上海报道
“华人占菲律宾人口的2%,但掌握了近80%的经济资源。”菲律宾华人工商总会秘书长洪莉莉对本报记者说。另一个菲律宾的现实是,50%的菲律宾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菲律宾华商往往从零售业起家。二战后,受菲律宾政府实施促进工业发展的经济战略影响,菲律宾华商逐渐向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资本,占据了菲律宾的重要经济部门,特别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近年来,菲律宾华商们进一步将商业帝国的蓝图拓展到中国。
在菲律宾华商的发家史中,他们与菲律宾当权者的裙带关联常常遭人诟病,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现象不独华商才有。裙带资本主义盛行,导致菲律宾政府腐败泛滥。2008年,反贪腐监督机构国际透明组织将菲律宾的贪腐印象指数列为141名,位居该排行榜的倒数第39名。
据洪莉莉介绍,菲律宾华商对目前不断升级的中菲争端持有复杂的态度。60岁至70岁之间的菲律宾华商“对中国的观念受父母亲的影响比较大,潜意识里还多少有中国的影子。”但40岁以下的菲律宾华商“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受西方影响比较大,不太关心中国”。
年龄层和出生背景造成了菲律宾华人中国观的断裂。“拿着菲律宾护照的菲律宾华人理所当然地会选择站在菲律宾一边。”洪莉莉说。
华裔房产大亨们
菲律宾第一大烟草制造商福川烟厂(Fortune Tobacco),菲律宾第二大酿酒厂Asia Brewery,全球最大的朗姆酒制造商之一Tanduay Holdings,这些都只是陈永裁(Lucio Tan)旗下拥有的300个大公司之一。
据《福布斯》去年公布的富豪榜,华裔陈永裁以23亿美元身家,跻身菲律宾富豪榜第2位。
“他主要是靠政界人脉。”专门研究菲律宾华商的经济学家黄淑琇这样评价陈永裁的发家史。
陈永裁是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密友。马科斯在执政期间曾明文规定,每进口一箱鱼罐头,必须向总统缴纳1500比索。此后,菲律宾的大小公司都竞相向马科斯家族行贿,以获得非法牟利的权力。
马科斯被赶下台后,陈永裁曾遭菲律宾当局指控,被认为是受到马科斯的特许,才能接二连三地在烟草业和啤酒业风生水起。但陈永裁却成功逃脱了追责。
陈永裁随后以房地产金主的面目登陆中国内地。1993年至1994年间,他斥资50亿元布局在中国的房地产生意,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大连五个城市购买了多达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北京的朝阳园、上海的裕景国际广场分别是陈永裁于1990年代和2000年代所开发房产的代表作。仅这两处的楼盘就能给陈永裁带来每年超过十亿元销售额。
在2005年至2007年间,陈永裁再次催动了他在中国房地产生意的第二弹。他启动了内地五个城市的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
在菲律宾房地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华人还有郑少坚、吴天恩和吴奕辉(John Gokongwei Jr)。仅郑少坚一人,就拥有5家房地产公司。吴奕辉旗下的罗宾逊置地公司是菲律宾四大上市地产公司之一,而吴天恩的菲律宾土地投资有限公司拥有1000公顷土地储备。
施至成垄断零售业
2006年,成功挑战陈永裁菲律宾第一富豪位置的施至成(Henry Sy)则着力在零售业精耕细作。他目前身家58亿美元。
施至成从造鞋业起家。他的致富经历同样和费迪南德·马科斯纠葛在一起。1986年马科斯军政府下台,施至成判断,菲律宾民众的生活将随之松绑,这意味着零售业将有一个井喷的机会。于是,他以鞋业为突破口,建立起多家鞋庄商城。
鞋庄商城在日后逐渐发展为42家大型购物中心SM。目前,每天约有1/20的菲律宾人去施至成旗下的购物中心。施至成的SM商业帝国年营业额占菲律宾百货市场营业额的半壁江山。
1993年,施至成几乎和陈永裁同时开始筹划他们在中国的生意版图。他圈定福建作为首站,随后向厦门、泉州晋江和成都成华扩张。2009年,施至成提出,从2010年开始,每年要在中国开办一家大型商场;从2013年开始,其开店速度加快至每年3家。
施至成在中国的零售业之路基本复制了他在菲律宾的经商模式。他一般选取“位于交通枢纽、极具升值潜力的偏僻城郊”作为商场的选址地点。1985年,施至成在菲律宾兴建的第一家购物中心就是在马尼拉北部的郊区市镇奎松。当时被业界认为地点过于偏僻。但最终商场的成功证明了他独到的商业眼光。
“SM将成为在中国数量最多的购物中心。”施至成在2005年向媒体表示。在他看来,在中国建设购物中心成本比菲律宾低,商铺租金则比菲律宾高,且消费人口是菲律宾的十余倍,因此中国是SM下一步着重发展的市场。
进军金融业的华商
陈永裁和施至成都拥有自己的银行,从而保证旗下的实业不受资金链短缺的困扰。陈永裁名下的联合银行在菲律宾排名第七,施至成运营的BancodeOro银行则在菲律宾拥有120家分行。
菲律宾现有华资商业银行12家,总资产3594亿比索,占菲律宾银行总资产的30%以上。其中,陈永裁的亲家——郑少坚辖下的首都银行位列菲律宾上市公司第七,在洛杉矶、旧金山、台北、高雄、北京、上海均设有分行。
不过,能自己开设银行的华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菲律宾华商采取参股的方式加入菲律宾的各大金控公司。譬如,吴奕辉分别在远东银行和菲律宾工商银行持股近20%,施至成掌控了金融储蓄银行近60%的股权,并且是中兴银行和菲律宾国家银行最大的股东。
在保险行业,华商开设的保险公司占据了菲律宾保险市场40%的份额。杨应琳开设的中华保险集团是菲律宾最大的保险集团。1995年,该集团的市值就已经达到19.51亿比索。
然而,目前中菲之间的紧张局势使得菲律宾华商界惴惴不安。“华商普遍感觉比较忧患,我们希望经商环境能重回平静。”菲律宾中国华东联谊总会秘书长王勇说。
《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主题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