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情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1:08 来源: 中国经营报亢霖
2005年10月,两岸迎来一甲子的历史节点。六十年前,因为战场上见了分晓后,中国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六十年后,祖国大陆各界高调庆祝。
当时我在台湾岛内,见识到了异常的、甚至诡谲的氛围。虽然不少建筑和公园门口打出“庆祝台湾光复节”的红色条幅,气氛却始终有些冷清。时值民进党当政,对于包括光复在内所有过去的历史,岛内都有多种观点迥异的解读,纪念光复的喜庆色彩,似乎也被淡化了。
但表面是一回事,人们内心潜流仍在。终于,在10月23日晚,台北的夜空开出绚丽的烟花。终于,“光复”两个字被岛内团体用镭射光打印在“总统府”建筑上,引得众人欢呼。
像提到香港、澳门用“回归”一样,“光复”被特别用于台湾,光复——多么简单的两个字眼,包含了多少台湾人的爱恨情愁。
10月25日被确认为台湾光复的正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是中国代表在台湾接受日本投降的日子。其实,是一系列在历史中闪烁的日期、事件,共同交织出了台湾光复的华彩乐章。虽然对历史的解读大相径庭,但一谈到当年,连主张“台独”的学者都指出,台湾人当时迎接光复的心情不用激情来形容,得用疯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当晚,人群开始在夜间涌动呐喊,不少家庭焚香祭祖。此后几天,各地游行不断,歌仔戏、布袋戏、龙灯、舞狮表演密集,爆竹喧天,张灯结彩。战争的结束是人们庆祝的一大主题,更重要的,是台湾确定将重回中国的怀抱,台湾人可以名正言顺重新做回中国人了。
8月29日,蒋介石任命福建省主席陈仪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9月1日,陈仪又被任命兼任台湾省警备司令。消息迅速被传到岛内,此时台湾人知道,光复已经进入具体实施。
对于光复,台湾人“欢喜现于颜色”,以超过大陆其他沦陷区的热烈心情,准备迎接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士绅和民众筹备欢迎“欢迎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青年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维持地方秩序,尤其是保护日本人留下的“敌产”,以便中国政府顺利接收。台湾各地的乡、镇、市、街都自发竖立起迎接光复的豪华牌楼,各种歌咏光复的诗词对联流行起来,其中一副对联写道:“喜离凄风苦雨景,快睹青天白日旗”,另一副写道:“欢喜江山归依旧,迎来旗帜庆重新”。
10月5日,作为陈仪的先导,前进指挥所主任葛敬恩率领僚属八十多人抵台,受到热烈欢迎。台湾作家吴浊流写道:“对这些接收人员,台湾打心底以对待英雄的方式欢迎。”
10月10日,在台北公会堂(今天的中山堂),台湾各界首次举行了“双十国庆”庆祝大会,士绅代表和民间人士共数千人参加。大会主席团代表林献堂、林茂生等相继发言,号召在光复后建设一个新台湾。
10月16日,有消息说,祖国的军队将在当天抵达基隆,全岛沸腾。台北人不用说,许多人从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赶到基隆港,准备迎接“国军”,基隆顿时人山人海。可在这一天,载运军队的船舰迟迟未入港,民众望眼欲穿,苦苦久候,有的人当夜露宿码头等候。
10月17日,来台接管的第七十军先头部队七十五师终于抵达基隆,港口达到沸点。在一片欢腾中,军队先登陆基隆港,再分七个列车开至台北,台北市民、学生当天清晨就在车站等街,列车进站,欢声四起。军队出站,人们夹道欢迎。
在台湾人眼中,“国军”的装扮和他们所熟悉的日本军队截然不同,队伍不整齐,看上去很寒酸。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把雨伞,有些还挑着锅碗瓢盆、寝具杂物等,他们打的绑腿在脚踝部位也显得臃肿不堪。
这场景让有些年轻人感到失望,多数台湾民众尤其是老人,却以爱护和理解的态度,做出种种解释。他们说:国军平常把铅板扎在脚踝上,练习行走,一旦解下来,就能疾走如飞,他们背上的雨伞,是用来从高处降落用的……台湾人觉得,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说明为什么这样的军队能打败装备精良、军容严整的日军。另外,用这种装备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更说明祖国军队的勇敢善战,体现了祖国的伟大。
对于当年“国军”登岛的情景,直到我在台湾时,还有人述说、回味。这一幕的流传、发酵,让许多不在场的台湾人都津津乐道,仿佛都是亲眼目睹。只不过,也有了跟上述完全相反的诠释态度。
10月2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抵达台北,欢迎的人潮涌往松山机场,挤不上公车的徒步赶路。台湾人说,欢迎国军是“箪食壶浆”,欢迎陈仪是“万人空巷”。
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本军投降礼”在台北公会堂举行,陈仪是受降主官,日方代表是末代总督安藤利吉、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等,参加者还包括台湾人民代表林献堂、盟军代表顾德里上校等180余人。陈议宣读“受降令”后,将该命令及“受领证”交给安藤利吉,安藤在受降书上签字,由谏山春树上前递交投降书。 陈仪随后发表声明指出:“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给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在这一天,庆祝台湾光复大会隆重举行,会后全岛民众举办大规模庆祝活动,台北市三十万人举行三天三夜不间断的火炬大游行。当时,内地多家报纸报道说,抗战胜利后,唯有在台湾的中国人称得上是普天同庆。
在那个年代,一个接一个闪亮的日子连成了珍珠,让光复成为台湾人最幸福的新纪元。“祖国”在台湾成了最具有神秘魔力的词语,这词语让老人流泪,让少年激动,祖国的一切成了被敬爱的对象,来自大陆的人,被当做家人,当做英雄。
2005年10月25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接受我的采访时表示,知道大陆也举行了庆祝台湾光复的隆重活动,对大陆领导人肯定国民党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出贡献,感到欣慰。当晚,我在当年举办了受降仪式的中山堂看到一场纪念活动,在乐曲和歌声里,点点烛光和人们眼中的泪光交相辉映,照亮了六十年前的狂欢。
作者为专栏作家,某媒体驻台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