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中铝牵手开矿的利益博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0 10:27 来源: 新浪财经新金融记者 刘畅
4月25日,力拓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铝”)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及运营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中铝内部知情人士吕中杰(化名)对新金融记者透露,该项目整个投资在440亿美金,中方联合体总出资接近一半。
如此大手笔的项目,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未来为双方带来的利弊,力拓与中铝心中都有一本账。
力拓的补偿?
2009年6月,中铝意图收购力拓英国失败,紧接着2010年3月,力拓便与中铝就联合开发几内亚西芒杜矿山的相关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至于双方是谁主动提出合作,已经无法考证。
但外界一直有观点认为,此次西芒杜项目是力拓为中铝曾经的收购失败所做出的补偿。对此,力拓方面不予置评。而吕中杰却向新金融记者坦言,“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
当时想要收购力拓的不仅仅中铝一家。必和必拓在2007年11月便向力拓提出收购要约。
随后,中铝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SPPL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开始收购力拓在英国的上市公司股份,至2008年2月1日(英国并购委员会要求必和必拓明确是否发出收购要约的5天前),其持股量已经达到12%,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
在中铝出手前,力拓英国最大的股东Legal&General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所持公司股份仅为5.13%。也就是说,超过这一比例,中国铝业就将成为力拓英国的最大股东。
随后,中铝打算继续增持力拓,并与力拓开始磋商。然而,到最后一刻情况发生了急转。2009年6月5日,力拓方面宣布,取消时年2月与中铝公司开始磋商的195亿美元并购交易。
某知名钢铁行业分析师对新金融记者解释,力拓违约更重要的应该是其在经济方面的考量。
2007年,力拓斥资近4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铝业,但却成了其包袱。至今,力拓的铝业务始终拖累着整体业绩。
据力拓2011财年年报显示,2011年力拓净收益58亿美元,比2010年降低59%,主要来自于89亿美元的相关铝业务的减损费用。力拓董事长杜立石(Jan du Plessis)也表示,“我们公布了卓越的当期收益,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巨大的来自铝业业务的减损费用,这些减损费用很大程度上与收购加拿大铝业有关”。
“其实力拓的铝业务一直不太好,它早就想把这块儿业务给我们(中铝)”,吕中杰说。
上述分析师认为,铝业务的亏损,加上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力拓陷入了比较严重的财务困难,所以之前的收购比较顺利。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间接地拉动了对铁矿石的需求,力拓的股价出现了比较大的回升”,该分析师强调,“这种情况下,力拓被收购的意愿就减弱了,这也很正常,通常情况下,任何一国的政府都不愿意本国的企业被他国企业收购”。
于是,力拓违约,致使中铝增资力拓失败。
中铝收购的举动在当时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矿业并购案,收购的一举一动都被当时的媒体大肆宣扬,甚至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并购的典范。然而,增资失败的结果让中铝丢尽了面子。
这也难怪在谈到中铝与力拓的关系时,吕中杰表示“是不一般”。他回忆,当时中铝要求收购力拓18%的股权,并改组董事会,然而却被当地政府用法律的手段终止了,“最后力拓方面把我们已经投入的资金退回来,并且补偿了一定数目的资金,实际上就是利息”。
前述分析师也愿意将力拓此举看作是对中铝的补偿,他指出,力拓并不想丢掉中国这个市场,所以就必须对中铝有所表示,“这个项目应该算一个补偿方式吧,也为中铝挽回一点颜面”。
作为力拓,它本身的大量铁矿石业务都在澳洲,而中铝却只有西芒杜这一块儿投资,张佳宾认为这很可能是日后分歧的重要原因。
各取所需
除了对中铝的补偿,力拓也同样看好中铝身上带有的强烈的中方政府背景。
在力拓的业务概况中这样描述与中国的关系:力拓和中国的贸易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长达50多年。我们的首要发展战略就是加强与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关系,因为中国拥有我们的最大股东——中国铝业,并且中国将有可能继续成为我们的主要客户之一。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力拓选择和中铝合作实际上也是各取所需。中铝希望通过合作赢得资源,而力拓则希望找一家具有强大中方背景的公司合作,促进该项目的成功。“中方背景强的公司可能在诸如国开行的贷款,与非洲股价关系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借助这些优势更好地开展非洲的项目”,他说。
中铝恰恰是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强大的政府背景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查阅力拓与中国的合作历史,另一家具有中方背景的中国企业——宝钢也与力拓的交往甚好。
资料显示,1973年,力拓成为第一家向中国销售铁矿石的外国公司,第一次将铁矿石从澳大利亚用船运到上海第一钢铁厂(现在上海宝钢的一部分)。
虽然宝钢在中方联合体中也占有20%的股份,但中方联合体的核心还是中铝,控股60%。
“宝钢的政府背景和中铝相比的话,可能还不太强,中铝身上带有的国家资源性公司的味道可能更浓一些,在背景方面二者还是有差距的,”该分析师分析。
联合金属网矿石事业部总经理张佳宾认为,选择与中铝而非宝钢合作充分显示出力拓的心机。首先,宝钢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厂,其对铁矿石的了解要比中铝更加深入和专业,对铁矿石性能的把握也更好一些。宝钢能够从使用的角度去判断铁矿石的价值,比如在中国适用哪些地区的钢厂,适合投入到哪种类型的高炉。
这些细节问题宝钢都能注意到,而中铝作为一个贸易公司本身并没有钢厂,是有色行业的领头羊,在铁矿石方面的经验肯定没有宝钢多。在他看来,中铝对铁矿石的理解可能只是概念性的,比如品位是多少,而对于钢厂到底能不能用,钢厂效率到底能提高多少这样的问题还涉及不深。
差别显而易见。“所以作为力拓来说,同样都是中字头的公司,如果都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对它来讲中铝和宝钢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中铝对铁矿石了解较少,在谈判上讲,力拓肯定更愿意与中铝谈判,这样可能谈判更容易一些”。
其次,他指出,在消化铁矿石方面,与宝钢相比,中铝还是具有优势的。力拓铁矿集团首席执行官山姆·威尔士(Sam Walsh)曾表示,该项目每年能够向市场提供至少9500万吨高品位烧结粉矿。作为宝钢,消耗铁矿石的主要方式就是自己使用。
据《环球钢讯》公布的数据,2011年宝钢在全球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中名列第四,产量为4330万吨。即使全部都使用西芒杜的矿石,也仅能消耗6500万吨。况且由于配矿原因,宝钢也不可能全部使用几内亚的矿。
“如果用宝钢代替中铝的话,它自身消化不了还要找其他的钢厂,自己再做一个贸易商,这样就多此一举。所以选择贸易商身份的中铝可能更加合适,这可能也是力拓考虑的”,张佳宾说。
未来分歧
公开资料显示,西芒杜铁矿项目位于西非几内亚,是世界级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品位可达66%至67%。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将其称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尚未开发的高品位铁矿资源”。
据媒体报道,力拓曾一度拥有整个西芒杜地区的采矿权,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未有进展,被几内亚政府剥夺了矿区北部的开采权,去年几内亚政府还威胁将剥夺力拓在西芒杜南区的采矿权。
一个利好消息是,2011年4月26日力拓与几内亚政府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该协议规定不会因为几内亚政府目前或将来修改《采矿法》出现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这就为该项目提供了保障。
吕中杰指出,其实这个项目由来已久,最早在法国人手中,然后转到日本人手中,最后才到了力拓。“30多年一直没开发是有原因的,当时铁矿石才20多美元/吨,那里崇山峻岭的,就是当时把西芒杜的矿全挖光了值不值投资铁路的钱都很难说,所以现在才开发”,他说。
但是几内亚的配套环境远不如澳洲成熟,在力拓给新金融记者的回复中指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修建一条穿越几内亚总长650公里、经过21公里隧道直达海岸的工业专用铁路,在轨矿车翻转系统,和在距离马塔康(Matakang)11公里海边的一个有四个泊位的港口码头,将尽全力争取在2014年年底实现产出首批铁矿石。
在张佳宾看来,到2015年三大矿山包括FMG的产能都会充分释放出来,如果到时候一些新兴国家比如印度、非洲本地等对钢铁还有强劲的需求,不排除这个项目的矿石卖给这些国家来赚取一些利润。
但如果彼时中国钢铁增速放缓而导致整体需求相对减弱,“也不排除他们对预期投产的拖延,或者投产以后考虑不释放全部的产能”。
毫无疑问,中铝和力拓都是看到了这个项目能够带来的潜在利润,但由于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贸易商,二者虽然建立了合资公司开矿,但未来还是可能因为各自的利益出现分歧。
艾博年曾对媒体宣布,“到2015年上半年,我们将把西澳低成本铁矿石运营的产能提高一半以上,以确保我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钢铁需求方面处于有利的地位”。
力拓2月份的新闻稿中也指出,公司全面批准,将皮尔巴拉的铁矿石年产能提高到2.83亿吨,这一计划将于2013年底实现。
可见,作为力拓,它本身的大量铁矿石业务都在澳洲,而中铝却只有西芒杜这一块儿投资,张佳宾认为这很可能是日后分歧的重要原因。
“我觉得力拓这段时间除了和中铝在西芒杜合作,其肯定会考虑到在其澳洲项目和非洲项目上的平衡”,他说。
哪个项目该释放多少产能,这些力拓都会考虑,毕竟作为企业,力拓是要需求投资收益比最高的项目。因此他判断,到2015年还有强烈的需求,那西芒杜项目就是力拓后续一个强劲的增长点,如果没有需求,那起码它还能保证澳大利亚本身矿山出矿的情况。
相比之下,想凭借铁矿石业务进军黑色金属领域变为一个资源性公司的中铝风险就大得多。
张佳宾分析,未来力拓可能会从全局方面考虑,根据当时的供求关系和自己的总产能适当地控制一下发货节奏,比如控制西芒杜的产能释放在5成来使得利益最大化。而中铝则很可能在主观上更愿意释放西芒杜的全部产能,因为它只有西芒杜。“在需求不太好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就不排除会产生这样的分歧”,他说。
平抑价格
对于2015年铁矿石的价格走势,吕中杰表示,“价格可能是往下走,但是走多少不知道”。虽然有着这样的判断,但他仍然看好该项目。
“目前的铁矿石,成本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国产矿-印度矿-巴西矿-澳矿”,他认为,实际上这些矿争夺市场的根本都是在拼成本。“未来西芒杜铁矿石的成本可能高于澳矿但低于巴西矿,换句话说,我们的成本能挤掉印度和巴西矿”,在他看来,这样已经足够,除非根本没有人要铁矿石,否则就有利润可赚。
据吕中杰透露,虽然目前还不能看到该项目的实际收益,但是“我们前期的成本报告,我们装船成本的目标就是低于巴西矿,你说都低于淡水河谷了还怕什么”。对此,他信心满满,他甚至对记者表示,“我认为这个项目可能是中国在海外投资这么多年来最正确的项目,至少在矿业领域内是这样”。
虽然企业都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目的,但是中铝作为国资背景的企业,它有义务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讲,吕中杰认为,合作这个项目可能也是一种资源保障的战略。
对此,前述分析师表示赞同。“企业一种是市场配置资源型,另一种是行政配置资源型,作为中铝可能体现后者更多一些,这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利用行政力量对资源的一种战略性布局”,他说。
吕中杰向记者表示,多年来,我国的铁矿石从年度定价到季度月度定价都是海外矿山说了算,“而我们参与了这个项目,如果有一天铁矿石价格暴涨,那我们多少还能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
他进一步解释,正式投产之后,合资公司的高层会根据市场情况按照一定时间(比如每月)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如150美元/吨。假设总产能是9000万吨,我中铝卖4000万吨,力拓卖5000万吨,“那力拓肯定是加价往上卖,而中国政府可能以为铁矿石价格太高要求我们给国内就卖120美元/吨,里面的30美元损失可能由国家补给我们”。
“这就是利用行政力量来控制价格,国家实际上是通过我中铝的价格把市场价格打压下来。当价格涨得离谱的时候,这个平抑价格作用就能发挥出来了”,吕中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