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增长需要平衡精细的政策操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13:38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目前,稳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上最主要的目标,在内外需皆疲软时,仍然不能摆脱投资的拉动。

  随着中国经济减速的迹象日趋明显,稳增长成为时下决策层最为关心的议题。两会结束后,中央高层领导开展密集调研,不断询问相关经济指标能否完成,尤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并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他强调,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可以理解为是在最新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之时,中央再次为稳增长在吹风。

  让我们看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内需的启动尚需时日,这与中长期的改革议题密切相关,医疗、住房、教育,三座大山是抑制内需的制度性因素。从短期来看,几轮家电下乡政策后,农村市场已趋近饱和,终端需求减弱,进一步刺激的空间也已不大。2012年1-4月,全国家电下乡销售2334万台,实现销售额61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4%和6.7%。与此同时,外需的疲软使得传统的出口拉动难以奏效,商务部称,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出口下行压力很大,全年进出口额10%的增长目标不易完成,再加上欧债危机恶化,以及经济减速背景下贸易保护情绪上升,2012年的出口恐怕难有作为。

  三驾马车去其二,稳增长不得不重回投资的老路。来自发改委的消息显示,黑龙江抚远、新疆石河子、甘肃庆阳、重庆江北等机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获得发改委基础产业司批复;根据铁道部最新公布的数据,4月铁道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环比分别增长71.93%和122.96%,双双创下年内新高;事实上,2012年2月底以来,重大建设项目审批速度明显加快,部分高速公路网、机场和轨道交通项目获得集中审批通过,一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项目正逐步推出。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彼时,在政府财政强有力的刺激下,高铁与地产齐飞,帮助中国成功渡过金融危机后的艰难时光,但也留下难以遏制的通胀,以及沉重的债务负担。如今,上一轮财政刺激的后遗症还未完全消退,兼考虑到十八大的政治因素,再一轮饕餮盛宴很难重临,更何况,与2008年相比,当前的就业形势其实并没有那么严峻,经济增速放缓也更多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若剔除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速度并没有那么明显。

  目前,稳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上最主要的目标,在内外需皆疲软时,仍然不能摆脱投资的拉动。

  增长要稳,但又不能敞开了“放水”,因此决策层希望在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间寻找到均衡。落实到政策操作层面,这其实是技术问题,应如何保证该上的项目能够上马,不该上的则坚决拿下?前者对应稳增长,后者则要防止地方政府借着稳增长的大旗带大上项目。以往,中国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显得过于粗糙,很多时候以搞运动的方式在保增长。这次中国政府若想寻找到稳增长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平衡,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产业选择以及项目选择上,都要做得更加精细化,体现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目标,不能像过去那样,任由地方政府大干快上,把各种基建项目都拱出来。这对于掌管项目审批的国家发改委来说,不啻为一个挑战。

  其实,项目的取舍并不难,关键在于信息。发改委的决策应基于详实的研究与分析,特别是对项目潜在收益与市场需求的预判,上马那些能带来强外溢效应的项目,叫停产能过剩、与民争利及形象工程居多的项目。此外,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如铁道部所表示的那样,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也是决策层需要面对的议题。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目前,稳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上最主要的目标,在内外需皆疲软时,仍然不能摆脱投资的拉动。但在落实投资政策时,必须接受4万亿的教训,把政策工作做精细了,仔细选择好相关的产业和项目,做到增长与转型的平衡。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