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电价上涨须以“理”服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2 02:54 来源: 现代快报有关民生领域价格调整的话题总会被炒得很热,而且很容易引发争议!比如之前的成品油价上调,舆论普遍质疑为何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比如出租车价格上涨,出租车公司被批旱涝保收、一本万利;再比如山东魏桥集团电价低于一般电网电价的三分之一,网友一片哗然,把矛头指向国家电网的垄断暴利。尽管发改委屡屡出面解释:油价变动是必然趋势且符合定价机制,电价的悬殊是因为国家电网尽了更大的社会责任……但很显然这些解释并没能消除公众的质疑和怨气。
目前,阶梯电价正处于密集听证期,成品油价也即将面临再次下调,因此围绕电价、油价调整的争议也特别大。笔者认为,争议大的原因除了油价、电价调整牵涉面广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进一步分析,之所以无法形成这一定价机制,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享有垄断地位的国企在成本公开上没有做到公开透明。
就拿电价来说,不公开透明的并不仅仅体现在8%的基金和附加上,电价构成本身也是一笔糊涂账。我国对上网电价、输配电价以及销售电价都实行政府定价,但让主管部门倍感“委屈”的是,经济学家批评说这导致了社会福利(垄断价格)和效率损失(无法实施差别定价),而老百姓则指其为垄断企业的涨价代言人。
具体来说,这些年来由于煤价飞涨,发电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并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电荒。发改委不得已只好上调上网电价,但由于电价调整对CPI的影响很大,因此往往不会按照煤电联动机制调到位,而且可能要求电网消化其中一部分成本(销售电价的涨幅小于上网电价的涨幅),这使得发电企业和电网都难以满意(后者可能就是发改委所说的承担社会成本)。老百姓当然也不满意,原因很简单:一是新闻里天天说发电企业亏损,但电力企业的高福利也频频被曝光;安徽省电力公司曾被曝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以上干部配公务自驾车,随后又被曝出在合肥为职工建豪华小区,共888套房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双拼别墅……二是由于输配分离改革一直没能启动,垄断之下的输配电成本外人根本无从了解。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石油企业中,一方面企业日赚几个亿,另一方面却大喊炼油环节亏损;一方面大叹国际原油进口成本提高,另一方面还把国内自采的原油卖往国外赚高价;一方面在涨价后抱怨没涨到位,一方面又参与打价格战,优惠价比涨价前还低。值得一提的还有油价中包含的税负。发改委负责人透露:中国每升油税收2.30元,包括增值税1.18元,消费税1.00元,城建及附加按照增值税的10%收取,约0.12元。
有媒体昨天还关注了一度电的成本:一度电的销售电价等于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以及占电价构成近8%的基金及附加之和。别小看这8%(每度电收6厘钱),2011年全国用电量近4.7万亿度,算下来8%的基金和附加就达到280多亿元。媒体据此追问,每年收上去的这一巨额费用是何去向又是如何使用的?调查显示,这些资金有些是电网代国家征收,有些是电网自己征收,但征收之后的使用情况并不公开透明,很显然,这又是一笔糊涂账。而类似的糊涂账在现实中其实还有很多:公交卡押金利息、公共停车场收费以及超生罚款等都曾被媒体追问,但遗憾的是几乎都没有找到答案。
如此一来,有谁知道这多掏的电费、油费中,有多少是用来弥补成本上升导致的亏损,又有多少变成了官员们的“三公消费”以及垄断企业的茅台酒单和天价吊灯。因此,无论是价格改革还是价格调整,要想打消公众疑虑并获得社会支持,靠的不是主管部门干巴巴的解释,而是公开透明并接受监督的以“理”服人。
财经评论员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