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暗藏巨大利益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1:5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两本账成创业板高企申请潜规则

  万钢:加大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监督检查

  记者 张彬 北京报道

  大量的不达标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骗取税收优惠,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政策的健康实施。另外,证监会也在要求拟上市公司于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企业高新认定的相关数据指标。然而,从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拟上市公司预披露信息中仍可窥见一些不达标的情况。

  做法 两本账成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潜规则

  4月份发布招股书申报稿的江门市地尔汉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地尔汉宇)的相关数据引人注意。该公司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于2011年8月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复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地尔汉宇的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为24.59%;2011年度、2010年度和2009年度用于研发相关的资金投入分别为1284.58万元、1093.15万元和865.38万元,分别占相应年份总收入的3.04%、3.07%和5.81%。

  然而,在公司“管理费用”下的“研发费用支出”项所列的2011年度、2010年度、2009年度的发生额却分别是1284.58万元、756.57万元和151.75万元。奇怪的是,两个研发费用数据除了2011年度的完全相符,2010年度、2009年度的都相差甚大。若按此计算,地尔汉宇2009年至2011年实际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2.13%,远低于所要求的3%。

  针对地尔汉宇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及研发数据差异问题,记者致电地尔汉宇,但该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须满足以下六项条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比在3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10%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相关要求。并且这六项指标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采用一票否决制。

  《经济参考报》曾刊文《“伪高新”企业云集创业板 27家企业享税收优惠2.61亿元》指出,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14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1家首次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就有27家企业明显没有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其后,福建青松股份、华仁药业、福安药业、三聚环保、科新机电、安科生物等创业板上市公司均发布澄清公告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的数据与招股说明书、年报的数据不同引起媒体对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质疑,并指出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名至实归”。事实上,这些澄清公告恰恰反映了这些公司的两本账做法。

  福建青松股份于4月5日发布的澄清公告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及年报中披露2008至2010年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7.97万元、594.91万元、1397.96万元,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情况汇总表分别相差318.53万元、400.80万元、44.46万元。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的人员数较申报高新企业的人员数相比: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数少了27人,技术研发人员少了25人,企业员工总数多了14人。

  华仁药业于4月5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因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研发投入仅包含归集到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投入金额,未包含归集到生产成本中的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金额统计不完整,造成年报披露数据与复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不符。

  更令人奇怪的是,除了上述几家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外,《“伪高新”企业云集创业板 27家企业享税收优惠2.61亿元》中提到的奥克股份、南都电源、银禧科技、经纬电材、中瑞思创、信维通信、双龙股份、长信科技、东方日升、华峰超纤、金刚玻璃、康耐特、美晨科技、三川股份、天玑科技、天龙光电、新大新材、星星科技、永利带业和豫金刚石等公司“闭口无言”。

  手段 不达标企业照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与对投资者披露的数据不相一致形成了上述上市公司的两本账。事实上,还存在着公司真正的账本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账本不一致的情况,这两本账是如何操作的呢?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六项必要条件,北京华锐律师事务所网站上一篇《深度解读高新企业认定新标准》指出,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调整,可以使得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达到新标准的认定要求:调整企业营业范围和产品、服务类别;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可以通过特许权使用合同来安排;合理分拆企业目前的经营业务,使得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不超过40%;在公司内部设立研发中心,并通过具体项目来合理地归集研发费用;经营年限不达标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并改组设立一年以上的公司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在一些中介机构和代理公司看来,只要公司注册一年以上,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他几项条件不达标也可以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更有代理公司称“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这六项条件都可以操作”。

  北京东审鼎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去年经有关部门备案的中介机构,其工作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研发人员如果不达标,可以把其他岗位的理工科毕业员工做进研发人员中,这并不改变公司现有人力结构,公司管理和账目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申请材料中进行更改。

  北京盛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交3万元可以签约,保到公示阶段。“我们有内部渠道可以在北京市科委审核这个阶段保您公司到公示阶段,公示阶段不通过的情况我们还没遇到过。”即使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也有可能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上述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如果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即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申请,“买相关专利或者著作权就可以了,只是费用比较高。”

  专家表示,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大量的“伪高新技术企业”存在,针对创业板市场上的“伪高新技术企业”,“退一步讲,即使这些公司申报时真正达标,由于申报数据与公开披露数据不一致,它们也涉嫌虚假陈述,欺骗投资者。”

  中介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暗藏巨大利益链

  为什么大量的不达标企业被“包装”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因为高新认定暗藏巨大利益,用某中介机构员工的话说:“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块我们挣到的就大了去了。”

  一旦认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企业就可享受大幅税收优惠,这引得大批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大军中来,仅北京市去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初审和复审的企业就有3523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所用费用或在1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然形成了一条利益产业链,附生着一大批中介机构和代理公司,也就是它们把一些不达标的公司“包装”、“操作”成高新技术企业。

  从事高新代理的北京盛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的代理费是1.2万元至1.6万元之间,“这些钱主要是用在辅助你们完成高新的材料,装订成册,申报和高新申请过程中全程检测,再办理其他的业务需要单独收费。”

  这1万多元的代理费还只是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链条中的“小蛋糕”,而大头是上述工作人员所称的“其他业务”,这部分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过程中的审计费用,包括近3年科研费用专项审计报告、近1年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近3年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这些审计工作一般是由中介机构来承担,审计报告的收费大体上是按资产总额的0.3%来计算,但是因为竞争激烈,中介机构在实际收费时都会有折扣,“总资产在1亿元的公司这五个审计报告的费用在5万元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时的代理费用和专项报告审计费用与初次申请大致相同,如果按每家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平均花费3万元来计算,北京市仅2011年初次申请和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费用或高达1.05亿元。北京市科委官网信息显示,经有关部门备案的北京市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就有266家。

  企业靠虚假材料“操作”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一事,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5月8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万钢在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做好对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政策的健康实施。领导小组也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加大联合监督检查与调研的力度,加强认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及时完善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