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如何维护21世纪我国的国家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1:51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
记者 金辉 北京报道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南海、东海的部分领海和岛屿主权不断受到挑战,国内舆论极度关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事件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论。在针对南海、东海问题发声的众多学者中,就有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
4月份,周天勇评论南海、东海问题的数篇微博(http://weibo.com)被多家门户网站置于首页显著位置,许多网友纷纷转发和评论。“南海、东海问题引发了我对国家利益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系统思考。”原本计划就南海、东海问题采访周天勇的经济参考报记者,得到收获大大超出预料。
周天勇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然在理论上总结不多,实际上中国对于极左的国际集体主义和国际利他行为进行了反思。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搞好,关键是提高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在国际关系中现代国家利益主义理念的回归。
整个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为争取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进行了艰苦努力。但是,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最主要的利益诉求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对这些今后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面对南海、东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对症下药,制订出正确的政策。
未来中国国家利益诉求涵盖六方面内容
《经济参考报》:国家利益?这可是个大题目,梳理起来绝非易事。在您看来,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
周天勇:我认为应当从主观意志和客观结果来界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是民族、人民、企业、家庭、党派、政权等等的集合体。从主观讲,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国家这个主体对生存、安全、发展、繁荣和世界地位等等的诉求,是一种主观的意志。从客观讲,国家利益,是国家对这种主观诉求见诸行动,通过努力实现了的客观结果。从这样一个角度区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国家利益。
《经济参考报》:国家利益,从内容讲,非常广泛繁杂,是关乎人民富裕,国家安全强盛和国际地位以及整个民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在21世纪余下的八、九十年中,您认为,中国最核心的利益诉求包括哪些方面?
周天勇:我认为国家利益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在促进人民幸福方面,21世纪中国第一位的国家利益,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创造和增加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050年,或者更早一点的2040年时,争取向中等发达富裕国家和地区标准看齐。
其次,在建设强盛国家方面,中国重要的国家利益,是在2020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2040年争取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强国。
再次,确保和提高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保证中国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涉及中华民族特征和安全的国家利益。
第四,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看,确保资源不断和足够的供给,包括资源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运输顺畅,是中国可持续和安全发展的国家利益。
第五,从一个民族长远的安全来看,需要保证其有充分的活力,在国际经济和社会中,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一旦发生战争时的战时动员和战斗能力。
第六,保持中国社会的安宁和祥和。
发展经济不动摇仍是未来中国国家第一要务
《经济参考报》:您把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创造和增加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作21世纪中国第一位的国家利益,那么现在中国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周天勇:中国大陆2011年人均GDP5564美元,分别为世界人均GDP9300美元的59.82%,为中高收入的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20139美元的27.63%,为高收入的美国人均GDP48352美元的11.51%。在2040年时,如果中国GDP总量能达到90万亿美元,美国30万亿美元,届时两国假定人口分别为14.5亿和3.5亿,则中国人均GDP62069美元,相当于那时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美国人均GDP为85714美元,仍然比中国高出23600美元。
国家利益与个人和家庭利益是有区别的。但是,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总和,构成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就是保证人民创业的自由,生活的幸福,生存和发展的安全。而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其国家利益的重点就是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从内容上讲,让人民有体面的事业、工作和宽裕的收入,有简约但舒适的住房,国家提供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福利,形成城乡清洁优美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总之,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是GDP的增加,未来中国国家的第一要务,还是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不动摇。
传承中华文明维护领土完整是国家根本利益
《经济参考报》:发展生产力,将中国建设成为技术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强大国家,这对中国的确具有重大意义,但这还并不是终极目标。记得您在其它场合曾经说过,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提高绝大多数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
周天勇:是的。一个民族和国家,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这个国家对公民有亲和力,使特定的民族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社会和国家之中。现代世界,一个国家的版图和民族,大多是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分分合合、战争与和平、文化融合等历史形成的。中国也是一样,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汉人、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回人、壮人、苗人等56个中国特定版图地域的社会人群,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中国这块统一的国土中。在未来的世世代代中,56个特定社会人群凝聚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永不分裂,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利益,也是中国长期和一贯的国家利益。
《经济参考报》: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看,在未来历史的长河之中,保持一种特有的本民族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也是中国国家利益之所在?
周天勇:可以这样说。中国人是谁?中国人就是传承了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有中国各地域内的历史渊源,族群间联系交往、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生活习惯、社风民俗、社交往来、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类群体,在中国地域中集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其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特点,就是中国人之所以不是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印度人等等的区分之处。如果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被其他文化和文明彻底同化,就是特征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消亡。但是,中华民族特征的保持,不在于拒绝外来文化和文明的交流,而是要主动传承、发扬和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形成文化和文明的国家竞争软实力。
《经济参考报》:中华民族要延续下去,除了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之外,还要保护好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等有形的财富和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这也是您在南海、东海问题上大声疾呼的缘由吧?
周天勇:中国每一寸国土,包括领海和领空的统一和安全,不容侵犯,不容分裂,这是保证中国国土世世代代完整和安全的长远的国家利益。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西藏和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内部分裂祖国的行为以及外部分裂中国的企图,从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上讲,是决不允许和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中国将通过平衡区域发展,缩小中西部发展差距,注重解决西藏和新疆等地人民群众的就业等等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和横向支持力度,提高西藏和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政治与宗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在法律秩序的框架下活动等大政方针和措施,来强化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民族认同和祖国统一的基础。
第二,南海诸岛,以及东海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按照国际公约,其周围一定距离的海域,也是中国的领海,不容蚕食和侵占。领土问题,不容商量,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在我的领土上你来投资,需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投资主体,需要经过商务部外资准入程序审批,需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纳税收,需要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第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已经60余年,但是,同是一个中华民族,同属一中。大陆和台湾之事宜,是中华民族一中内部兄弟之间的事务。中国大陆将通过发展与台湾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努力缩小陆台发展差距,并且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等方式,经过两岸政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中华民族大陆和台湾统一的大业。
确保资源供给及运输顺畅保证经济发展安全
《经济参考报》:您刚才将确保资源足够和不断的供给看做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充分说明资源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未来如果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轨迹走下去,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大概有多大?
周天勇:中国未来30年,将从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第二次现代化,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淡水、土地等资源,只能从国内解决。所需要的能源、铁矿等资源数量巨大,则需求进口加以平衡。中国2040年时,按中等方案,将需要62亿吨能源,从现在算起,未来28年中,累计需要1600亿吨能源。如果全球能源产量不变,发展和消费模式不变,即使按照发达国家中下消费水平,2040年时,中国可能消耗掉全球能源总供给量的50%左右。而在铁矿方面,按照不同的高中低方案,中国发展需要使用2040年全世界铁金属储量的22%—33%之间。如果国内寻找铁矿没有突破性进展,在2040年前,除了将全国铁金属储量全部用尽外,按照低中高方案,还需要进口95亿吨,或者136亿吨,或者179亿吨金属铁,即品位在55%左右的矿石173亿吨、248亿吨、326亿吨。
《经济参考报》:我国对资源的需求这么大,一旦资源供给中断,或者贸易货物运输受到阻断,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不可持续风险。那么,中国需要在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各种困难,保护自己的资源安全?
周天勇:问题确实很严重。中国需要在三个方面保护全球资源供给及贸易运输安全。一是国际资源和其他贸易运输通道及国内能源运输通道和储备的安全。从国际上看,中国要寻求和保证从中国两岸各港口─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分别到波斯湾、非洲各口岸,以及穿越红海到欧洲各口岸,从中国两岸各港口─大西洋东西海岸各港口,以及从中国两岸各口岸─台湾海峡─南海─澳洲各口岸运输通道的安全;从国内看,要防止重要的运输道路、管线、港口和机场以及能源等战略储备基地受到外部力量摧毁,也要储备遇到特殊情况时满足一定时间需要的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二是外部资源基地安全。三是规避价格风险。中国对外需要多渠道开拓能源和铁矿等资源供给市场,对内需要进一步整合钢厂,提高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形成一个国内集中度较高的石油钢铁工业,与国外相对竞争的石油铁矿供应市场相适应,并且完善和运用中国国内石油钢铁期货交易中心价格制定发布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石油钢铁期货交易平抑价格的作用,在石油铁矿贸易中不至于因国际供给市场垄断的高价格而损失很大。
强大竞争力来自激发国家活力
《经济参考报》: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资源和能源安全是保证国家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国家竞争力的构成因素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等,维持活力和竞争力对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您认为中国要怎样才能维持这种活力和竞争力?
周天勇:我认为,要保证国家的活力和可持续性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保持一定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一个大国经济和社会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重要基础。适度人口规模是由技术进步、拥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决定的。中国为平衡人口与资源及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人口增长已经实现了转型,一方面,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家庭预算控制、单身家庭、工作竞争使生育率下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污染、转基因食品和其他食品安全因素等也影响生育率,可能导致人口负增长,并难以恢复调升,长期看影响人口规模,经济结果就是增长陷入长期低迷。而从人口结构看,老年人口增加,中年人减少,而少年则更少。形成一个抚养成本极高,老年性社会的各种问题大量出现,青年劳动力缺乏,产品在全球失去竞争力的不良循环。人口素质方面,中国人的智商及掌握知识能力,处于世界前列,这方面的对策主要是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和社会生活能力。
如果中国未来人口长期负增长,人口结构老化严重,人口没有创新、动手和社会生活能力,缺乏国防动员基础,中国在全球各项竞争中,可能将败给印度等人口年轻和有活力的国家,败给保持人口规模的美国、欧洲和俄罗斯。
第二,保持和增强国家的创新创业等活力。技术创新是形成大国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既要形成政府支持科研院所的创新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创新群体的创新体系。从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来看,70%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而创业活动是否活跃、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每千人拥有小微企业数量等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收入、市场和竞争的“活力指标”。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不太注意创办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政府年检等管理体制、税费负担、技术融资、小微企业信贷等创新和创业环境是否宽松,但正是这些体制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国家失去活力和竞争力,失业率攀高、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失去安定等国家不安全结果。2011年以来阿拉伯各国的动荡,主要就是这些国家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失业率高企的后果。
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经济参考报》:您刚刚也提到,保持中国社会的安宁和祥和也是重要的国家利益,那么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哪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什么?
周天勇:社会稳定,是经济建设成长、改善生态环境、人民安居乐业、推进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国家的必要条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安全状态。这无疑是重要的国家利益。
毫无疑问,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人民能充分就业,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保质保量地建立起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安全体系,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经济参考报》:现在许多地区在维护社会安定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各种矛盾不断出现,这也是国家利益的损失。那么,您认为,维护社会安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同时应该怎么化解各种矛盾?
周天勇:从现代世界各国及国内发生的问题看,维护社会安定,首先要对极端宗教和极端恐怖主义组织进行的危害生命、制造混乱、分裂国家的恐怖活动进行打击。维持宗教和社会正常的秩序。其次,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地方政府和经济组织在经济建设中,要合理公平,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用调解和司法手段处理矛盾,禁止强征强拆、随意动用警力甚至黑恶势力参与征地拆迁。许多上访是补偿不合理、不公平,以及暴力征地拆迁造成的。再次,政府的行政和执法,特别是征地拆迁、污染事故处理等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和接受民主监督。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制定规则透明合理,办事程序公开公正,都可以化解,社会不安定问题会大大减少。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保持长久的社会安宁,人民信访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维护稳定的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国家,在实现社会安定方面,可以逐步摸索经验,逐步完善各方面的机制体制,也应该接受国际社会对其处理内部矛盾做法的善意批评和建议。但是,如果外部势力出于削弱其国家竞争力、构筑地缘政治格局等目的,进行渗透、煽动、策反等影响社会安定的不正常活动,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保持国家安全的国家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