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开启 保险行业跃跃欲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9:53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置身温州街头,很难相信这是巨商富贾的云集之地:杂乱的街道、无序的车辆、毫无章法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城中村”,还有动辄号称万元乃至5万元一平米的高档住宅,看起来着实让人觉得不值。正如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所言:“温州人很有钱,但温州市很缺钱。”
民间资金断裂拖累温州金融
一直以来,温州都因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而著称。精明的温州人从打火机、皮鞋等小商品起家,一路走来马不停蹄地创造着各种财富神话。然而近年来,“全民炒房”、“全民借贷”甚嚣尘上,温州经济日益“空心化”,紧绷的资金链终于在去年底相继断裂,直接导致部分小企业主“跑路”,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温州银监局的统计数据,去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之后,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9个月呈现上升态势。不仅创下2005年以来新高,且大大高于同期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08%。反观去年6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37%,属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数据显示,一季度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99%。
今年一季度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为25.23亿元,同比下降53.5%,其中8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00%,9家银行出现亏损。另外,温州金融监管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当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比去年8月份缩水30%左右,其中个人借给个人及个人借给企业的融资规模缩水均在50%以上。
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然处于高发状态,去年8月份以来,温州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2000余件,平均每天有近100余起民间借贷纠纷产生;案件总标的额高达210亿余元,平均每天有近1亿元的纠纷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民间借贷资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扮演转贷资金的作用。也就是说,企业在贷款到期前使用民间借贷资金应急还贷,一旦新的贷款发放后,再偿还民间借款。随着民间借贷的大幅萎缩,其转贷作用被大幅弱化,这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温州银行业不良率的攀升。
金融改革试点保险业先行
如此背景之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温州将“金改”主要目标确定为: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目标既已明确,作为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最早、过渡期最短的行业,作为投资渠道全面放开但尚乏“实战经验”的金融业新生代,保险业没有理由不再“勇敢”一次。近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到温调研金融工作,携一揽子政策来温助力“金改”,包括大力培育保险市场、发挥保险资金的流通功能、加大产品创新等。
2011年温州保费收入110.9亿元,保险深度仅3.3%,保险密度仅1212.9元,年底保险业资产只占金融资产2.6%,而当地的规模保费仅是银行利润的一半。另据了解,温州在售保险产品中,20%左右为无保费收入的闲置险种,能够形成规模销售能力的仅为10%左右。以上数据表明,在人均GDP领先全国的温州,保险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项俊波提出,保险业要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针对温州小微企业、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和“三农”的保险需求,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突破点是,创新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温州企业扩大出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
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大力开展企业财产保险、建筑工程保险等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保险发展,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险保障。探索发展服务温州投融资风险担保的保险产品、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保险业务,研究巨灾保险制度,分散化解农业经营风险、保障农民生产生活。
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表示,近十多年来,保险公司把管理权逐渐集中到总部,许多地方的保险企业分支机构几乎变成了职能单一的销售机构,他们只能围着总部设定的指标体系转,很难从本地区风险保障的实际需要来考虑问题,这也导致了保险业为地方服务的能力逐步下降。
“要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温州的风险保障服务需求。加强以下领域的保险产品创新:台风灾害相关的保险业务,与融资相关的履约保险业务,与消费行为相联系的消费信贷保险业务,与渔业生产经营发展相关的保险业务,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财产责任保险业务,社会保险基础之上的补充性保险(职业年金、补充性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险),有利于公共风险管理的责任保险,与人口老龄化相联系的长期护理保险。”何文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