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安全标准,中国为何异于欧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8:04 来源: 华夏时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不乏新闻,最近以来更是如此。

   不久之前,绿色和平组织出具了一个针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包括著名品牌“立顿”的拥有者联合利华在内,国内9家茶企被检测出产品有农药残留。同时,这个报告还告知了消费者这样一个消息,很多符合中国食品标准的茶叶在欧洲是不合格,而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竟然比欧洲宽松30倍之多。面对公众潮水般的质疑,农业部、卫生部回应称,中国的标准是安全的。

   中国的标准为什么会低于欧盟,这是不是意味着依照中国标准生产的茶叶就会带来更多的不安全?因为有“世界上最差的乳制品标准”在先,中国的监管机构再一次陷入了公众的不信任:你们为什么不提高标准,是不是置公众的健康于不顾?

   当然,所有的针对中国食品标准的指责,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食品的标准越高越好。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而言,越高的标准当然会带来越健康的食品——因为高标准往往意味着更少的副作用。但问题是,高标准可以在一个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的真空中存在吗?甚至,我们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地追问:是不是标准高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谈起。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扩大和产品工艺的复杂,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无法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定产品的品质。当消费者无法辨识这些产品的性能时,这些产品就无法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何避免这种信息不对称?标准的出现,解决了消费者的信心问题——因为符合某项标准的产品被认为是满足了基本的安全要求,不会对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那么,标准该定在何处合适?在大多数的公众看来,当符合一定的标准之后,就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风险的行为,生活之中处处充满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并不是基于一方的故意,而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注定会发生。1979年,美国学者理查德·威尔森统计了在现代社会中使每年的死亡风险增加百万分之一的各种风险,很多看起来似乎没有危险的行为,实际上都可能会导致死亡,其中包括每人每天抽1.4支香烟,自行车旅行10英里,喝一年迈阿密城的饮用水等。

   威尔森的研究表明,无论政府追求什么样的监管,我们都不可能处在无风险的环境之中。所以,监管的核心就是要权衡利弊得失,既要考虑监管带来的收益——健康、环境和安全带来的收益,同时还要考虑监管带来的成本——不可能为了打蚊子而用大炮。总之,政府监管就是要在不同的风险中进行“风险—收益”之间的权衡,从而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而言,标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融合了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现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政府监管机构态度的产物。对于厂家而言,不同的标准会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一般而言,标准越高则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投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市场经济中厂家具有转移成本的能力,最终的成本还得由消费者来为标准的成本埋单。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以保护公众安全为目标的强制性标准,实际上是通过缩小或指定消费者的选择范围的方式取消了个人的选择。前面已经指出,不同的标准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成本,那么,强制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意味着社会都要接受统一的产品品质成本。但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社会中不同人群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偏好并不相同,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对于食品安全往往是风险厌恶型,他愿意为食品安全支付更多的成本;而低收入者则更愿意接受更高风险的食品——不愿意在这方面支付更多。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标准应该是提供一个基本的安全水平,而不是通过严苛的标准来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在这个基本能够保障产品安全的标注上,不同的厂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标准的产品,而市场最终会选择出哪些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在这一点上,政府完全不必替代消费者选择何为最好的产品。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单从安全性能角度而言,沃尔沃汽车比吉利汽车更有利于消费者,但是让穷人去购买沃尔沃是非常不现实的。

   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和欧盟之间在茶叶饮用标准上存在的差异,就像很多专家所指出的,欧盟因为不是茶叶生产国,因此出于贸易壁垒的需要采用了更高的标准,而中国、美国和日本因为是产茶大国,往往在茶叶标准上更加理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国家标准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欧盟的标准对于中国的厂家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厂家则降低了产量,当然,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如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环保组织和不少公众在对茶叶标准上的批评,绝大多数可能是情绪性的宣泄,对于提供食品安全没有一丁点的帮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扣减消费者的福利——尤其是那些低收入者的福利,不顾一切提供标准则必定是对低收入者的福利产生损害,因为标准的提高必然会带来价格的上涨。在很多情况下那些口口声声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做法恰恰是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