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脸谱交易事故不会在中国发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谁也没有想到,上市不过一周的脸谱(Facebook)将纳斯达克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家赫赫有名的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居然在脸谱上市首日出现严重故障。这一故障不仅直接导致脸谱股票开始交易的时间至少被延迟了30分钟,也让部分交易员在提交订单后数小时还无法确知自己的指令是否被正确执行,更让纳斯达克背上一起集体诉讼的官司。

  有人会问,美国是最先进的资本市场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脸谱的事件?笔者认为,类似脸谱的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国内,原因就是中国的交易所非常重视交易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

  难道美国不重视交易系统的建设?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脸谱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时间回溯到2007年,当时的国外媒体报道称,全球很多股票市场已经不再需要交易员,但纽交所却在努力保留其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大厅。一位纽交所的交易所采用了一种被他认为是两全其美的方式,即以电子化的方式交易,但如果有需要,也前往交易大厅与其他交易员面谈。

  当年的12月份,纽交所新任CEO邓肯·尼德劳尔承诺,未来将继续保留交易大厅,“交易大厅仍然是我们业务模式的一部分。我们处于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点。”

  上面虽然说的是纽交所,但可以肯定的是,纳斯达克显然也拥有世界第一创业板的优越感。或许正是这种先天的优势才一步步的酝酿出了脸谱上市首日事件。

  下面我们就说说,为什么脸谱事件不会发生在中国的交易所内。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提法,“我们已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位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这个成绩的取得显然离不开沪深交易所领先全球的电子交易系统。

  “深交所交易系统持续订单处理能力已达到2.1万笔/秒,全天可处理超过1亿笔的成交记录,这在世界上都是难以想象的。”2007年9月,时任深交所总经理的张育军曾自豪地宣布。他强调,交易系统建设要做到三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本国市场的特色,即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技术系统的订单处理能力是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三是技术系统升级换代的连续性。

  2011年11月,深交所举行第四版交易系统上线十周年庆暨第五版交易系统建设启动仪式。截至去年11月份,深交所第四版交易系统为近1800多只证券、4700个营业网点、1亿投资者提供交易服务,日处理委托的实际峰值达2247万笔,同时保持了持续10年安全运行的纪录。

  按照深交所的规划,未来第五版交易系统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具有更高的效率、容量和安全性,更强的可扩展性、业务适应性,更科学合理的架构,支持多层次、多品种、跨市场的一体化集中交易平台,计划于2015年上线,届时订单处理速度将大幅增加至每秒处理20万笔以上。

  作为致力于蓝筹股市场建设的上交所,其交易系统也具有超强的订单处理能力。据上交所介绍,目前运行的新一代交易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并且具备平行扩展能力。

  “安全高效、自主可控”是国内交易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交易系统不断扩展与提升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既保证了市场的安全稳定运作,也让脸谱事件没有在国内发生的土壤。

  最后,谁也不希望看到脸谱事件的发生。但脸谱事件实实在在的给包括沪深交易所在内的全世界证券交易所提了一个醒:一定要建设一个超前的拥有强大订单处理能力的电子交易系统,以杜绝任何可能的影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