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垃圾围城”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10: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在地图上把城市周边的垃圾场连起来,人们会发现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圈”。
日前有关部门正式批复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21亿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63.5%。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垃圾的产生速度,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12年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的著名论断。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我国的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从群众生活来看,垃圾处理是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合理的垃圾焚烧,会带来二恶英污染,影响城镇居民的健康;不科学的垃圾填埋,其渗滤液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巨大污染,带来饮水安全等环境问题的隐患……当前,我国部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污染隐患,不仅影响城镇环境,更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从城市发展来看,“垃圾围城”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调查表明,许多城市的垃圾产量年均递增值达7%以上,几乎与GDP增速同步。一些城市因为没能处理好生活垃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开发用地受限,发展格局难以拓展。
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7.1万吨/日,基本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规模。各地在加快新一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样需要重视既有存量垃圾的治理,包括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的治理。减少增量、消化存量,才能真正打破城市发展受限于垃圾“围困”的格局。
从资源的再利用来看,只有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利用,建立一体化分类体系,配套完善的运输和处理系统,根据垃圾种类设置相应的收转运处理系统,垃圾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资源。不然,清运、处理“一锅端”,城市小区设立再多的分类垃圾箱也是枉然。
当前,亟须把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稳步推进废旧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重点推进家庭垃圾干湿分类,鼓励居民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别放置并单独投放,逐步建立厨余垃圾收运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和循环利用。
可以说,不管从资源利用、改善民生还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都应解决好“垃圾围城”的问题。应及时把握国家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激励约束机制日益完善、装备支撑显著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设施运营水平,让城市早日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