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易名,药山频提“腾笼换业” 专家提醒,当心实体经济空心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4:39 来源: 济南时报□统筹 刘峰□采写 本报记者 刘彪
齐河经济开发区距离药山科技园很近,过了建邦大桥再走不远即是。记者采访了解到,齐河经济开发区内的270多家企业,有七成多来自济南。其中多家来自天桥区的药山科技园,如雅仕达家具等企业;还有一些总部留在济南,在齐河设有投资项目,如三星灯饰等。
自2007年更名起,药山科技园一直在提“腾笼换业”。问题是,一些传统企业确已搬到齐河,但药山科技园内工业企业、小企业依然占主流。专家表示,要当心“笼子”腾出来了,“好业”没进来,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个别企业发展壮大后就走了
据了解,药山科技园成立于1993年,是济南建立比较早的工业园区之一,比东部的济南高新区晚两年。另外,它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是济南二环路以内唯一的都市工业园区。
2007年,药山科技园由药山工业园改名而来。当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腾笼换业”,让一些税收低的传统企业,如家具企业走出去,引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
到今年,药山科技园更名已五年整。
记者在齐河采访时了解到,从药山科技园走出去的企业还真不少,既有家具行业的,也有装备制造业企业,还有灯饰企业等。不只科技园不稀罕的传统企业“出走”,一些在药山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也面临多重诱惑,经受“掐尖”考验。
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桥区还没有一家企业国内上市。“事实上,园区已经培养出一家。”药山科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的这家企业,是发展壮大后搬到济南高新区,结果第二年就上市了,因此已不属于天桥区。“没办法,人家是国家级高新区,吸引力自然比较强。”
在国外上市的企业,药山科技园倒是有一家,名为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4月初在英国伦敦上市,融资额达12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在海外上市的分体式太阳能企业。但据药山科技园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家企业规模并不大,还没有列入规模以上企业的历史。
到药山科技园采访时,相关负责人推荐了多家区内优秀企业,一家是山东天鹅棉业机械公司,位于泺口东村十区,是济南土生土长的装备制造企业。由于泺口片区要拆迁,该企业不得不搬出来,原准备搬到章丘,但考虑到员工等因素,最终决定落户药山科技园,目前新厂房正在建设中。据透露,该企业有可能年底在国内上市,打破天桥企业“国内上市荒”。
还有一家是山东鲁发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生产的工业品可用于飞机制造、汽车生产等,目前厂房尚处开工建设阶段。
此外,重汽考格尔已成为省内最大的特种车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油罐车、水泥搅拌车、碴土车、洒水车及其它特种车辆,已销往全国各地。另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企业--永鼎汽配,则是一家网上销售各种重卡配件的民营企业。其投资2000万元独立开发的“永鼎网上订货电子商务系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汽配电子商务平台,能同时销售近4万多种配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达3亿元。
一条停用高压电线成多家企业心病
近日,记者曾连续多次到药山科技园采访,发现园内企业主要还是传统工业企业,且小企业居多。对此,药山科技园一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同:“我们现在搞‘腾笼换业’,但此前一些小企业都签了合同,不能让人走。”
药山科技园眼睛更愿盯紧大项目,但大项目争夺很激烈,这让科技园处于尴尬境地。例如上面提到的山东天鹅棉业机械公司,开始准备落户济南化工产业园,因为对方给了很优惠的条件,批了500亩地用于建设新厂址,而在药山科技园只批了150多亩。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关于一些工业项目入驻济南化工工业园的新闻时有发生,例如去年6月份就有9个新型工业项目集中入园,总投
资近30亿元。而药山科技园区却鲜有类
似新闻,山东天鹅公司的新工业园区
算是比较大的项目。
除争夺企业落户外,在争
取政府支持上,同属于天桥区的这两个工业园区也有差别。作为“北跨”的重要一步,5年来天桥区共投入12亿元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目前占地4.3平方公里的园区已经有了铁路运输专线和电、水、气输送管线等基础设施。
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药山科技园只是获批准成立的区级工业园,而济南化工产业园则是省级开发区,在争取上级扶持等方面应该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药山科技园的尴尬还体现在一些内部问题的解决上。最近,在该园区西北部的大魏家庄附近有一片地,共分三块,已经被划归为工业用地,总计近600亩,目前已经分给三家园区重点企业用于厂房建设,现在却因为一条高压电线挡住了工程施工进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架起电线的电线杆就矗立在三块工业用地上,要想施工必须拔掉,但又不能轻易拔,因为电线是一家水厂的专用高压线。“其实这条线已经停用10多年了,是一条废弃线路。”一企业负责人说,这就需要取得水厂的同意,需要园区出面协调,但协调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结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药山科技园已经请天桥区政府出面协调,并以区政府名义向水厂发了一个函。现在近半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下文。据介绍,影响施工进度的三家企业都是药山科技园区中重量级的企业,年产值个个都得好几个亿。
15年间6次更名,“腾笼换业”遇尴尬
记者采访了解到,药山科技园“腾笼换业”由来已久,这一点从其名字变迁中就可窥一斑。
1993年,药山科技园前身天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只比济南东部的高新区晚两年,其后15年间,它却经历了6次更名。据介绍,天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立的前7年里,因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整个工业园区竟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入驻。直到2000年,才有一家企业正式迁入,就是当年的济南挂面厂,对方因找不到合适的生产经营场所,才不顾交通不便等问题入园落户。
药山科技园甚至一度更名为“天桥区腾笼换业工业区”,希望天桥区工业产业升级后,一些企业能搬到药山,但后来又改名为天桥区药山工业园。这时,一些家具企业看中园区便宜的土地和宽松的政策,纷纷落户。不到两年时间,这个工业园就聚集了十几家家具企业,但这却成为以后产业升级转型的掣肘。
2003年,国家开始对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顿,天桥区药山工业园于2004年更名为药山工业片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天桥区决心把这个园区真正规划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一流工业园。事实是,其2007年又改名为如今的药山科技园。
药山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园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很多路需要拓宽,如果仅靠科技园,财力显然不够。据介绍,修建园区一条主干道时,因为园区没有钱,又要发展经济,药山办事处就要求辖区相关单位和人员出义务工,后来著名的蓝翔技校就建在这里,这条主干道也更名为蓝翔路。
入园企业要两“高”两“低”
如果继续按照发展传统工业企业的路子走下去,似乎也未尝不可。但在药山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姜松波看来,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因为像家具厂这样的企业档次不高、经营能力差、投资回报低,在二环路以内发展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也浪费了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记者在采访时也注意到,药山科技园一些工作人员在谈及园区企业数量时,往往会很自豪地说出1000多家,但提到年产值就开始含糊起来,有的说“企业多不好统计”,也有的说:“规模以上企业标准调高了,过去是年产值500万元,现在是2000万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6亿元。”
为了不再尴尬,药山科技园也试图调整产业结构。“改名就是明显的信号,原来是工业园,现在是科技园。”姜松波说,要解决园区企业质量问题,先要给科技园准确定位,目前药山科技园入园企业的定位是高科技、高税收、低能耗、低排放。据介绍,时代总部基地、鲁能康桥以及近几年入园的山东鲁发碳纤维等企业都是按照这一标准引入的。“引导整合老企业,引进把关新企业”已成为药山科技园的治园之策。“看这里,13家高新企业已入驻,还有4家正在申报。”姜松波说。他的身边坐着两位来自同一家高新技术民企的主要负责人——— 鲁跃华、宗玉英。据介绍,这家民企已获得国家“863”课题的技术支撑,拥有4项国家专利,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发的倍容导线被誉为“电力输电的革命性产品”。
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建言———
既要盯高科技,还要盯传统产业升级
针对济南产业结构升级,个别产业园区准备将一些制造业企业转出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要盲目跟风发展所谓的高科技产业,还是应该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传统产业升级上。
产业转移,当心“空心化”
记者: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在往齐河搬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华:这很正常,随着济南城市发展,商业成本、用地成本、人工成本都在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势必要搬出去,这被称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不过我比较遗憾的是,它们没有搬到济南辖区内的县市区,而是到了齐河,这说明齐河软环境要好一些,政府行政效率更高、服务意识更强。
记者:齐河县政府打出的口号是承接济南产业转移,您认为济南哪些产业是应该转移出去的,哪些是应该留下的,为什么?
陈华:物流业首先应该转出去,因为它占地大,成本高,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发展;其次是污染严重的产业,比如炼钢;最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服装业。济南应该鼓励发展高端、高质、高效行业,如软件业、高端制药、高端太阳能行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高端服务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
记者:产业转移应该留意什么?
陈华:这正是我想说的,产业转移不能盲目,实体经济企业一定要留下。德国已经够发达了吧,制造业依然相当厉害,这也是为什么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受影响较小的背后原因。济南产业转移,我最担心“空心化”,都说“腾笼换鸟”,鸟笼子腾出来了,好鸟却没进来,就掉到缝里去了。
记者:能介绍一下国外产业转移的经验吗?
陈华:可以。日本的很多制造业也在向我国转移,但核心制造业依然在国内,比如电视芯片等,都在日本生产。再一个,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外商到国内投资,一般都会与国内企业合资,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有规定,必须这样做,目的是要学习别人技术。而近年来,政策放宽,外商独资企业多了,他们不想与国内企业合作,怕技术被学走。济南产业转移也一样,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一定要在济南。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能盲目
记者:济南一些产业园突出发展新兴产业,您怎么看?
陈华:我不敢苟同。一些人做事好一窝蜂,别人发展什么,我也发展什么,这是不对的。就拿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据我所知,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要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都是很多地方政府所选择的,这势必雷同,发展起来后竞争激烈。事实上,发展高科技产业风险是非常大的。
记者:何以见得?
陈华:外商在国内投资非常谨慎,他们一般选择传统产业,风险较小,而不是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在外商看来,中国市场巨大才是最重要的。我注意到,最近很多外商就在投资我国的水泥产业,这个产业可是标准的传统产业吧。再一个,虽然各地都在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事实上,真正的创新性成果和技术并不多。况且,一些知名IT企业,例如联想都在投资白酒行业,这也是传统行业。
记者:您认为济南一些产业园今后发展要注意什么?
陈华:应该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信息化改造,这一点很重要,技术革新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只有制造业、实体经济发达了,虚拟经济才有根基。比如现在提得比较多的经济结构调整,其重心就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逐步摆脱低端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老路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传统产业升级中如何避免空心化问题?
陈华:在人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下,很多城市都面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如何防止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转型升级既要内生,也要外部引进。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城市的一些产业也要进行转移,济南应该做好招商,承接这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