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伊对峙与油价波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杨昕韵

  美国和伊朗的核谈判玄机重重,而油价之未来走势也分外牵动人心。

  就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都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伊朗石油储量之大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它又同时扼守着承担全球40%石油运输量的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一直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3月以来伊朗危机的紧张局势逐步缓和,市场对于来自伊朗的石油供应可能中断的恐慌开始消散,而希腊债务危机触发欧元下跌,以及美国石油供应量创下22年来新高,使得石油价格从每桶110美元一路下跌到了90美元附近,甚至连对冲基金也开始看空全球经济和欧元,减少了石油多头仓位的持有量。

  其实事情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虽然美国和伊朗就核问题最终达成妥协是大概率事件,但双方目前的分歧依然巨大。为期两天的巴格达会谈无果而终,预示着双方目前的立场和达成协议还有相当距离,因此一波三折的磋商只能延续到莫斯科的谈判桌上。但最终达成妥协在我看来并不会影响我曾经分析过的油价中期走势,也就是下滑到每桶70美元附近,短期内石油价格则可能因局势变化而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美伊之间的对抗早已从唇枪舌剑演变成了各种战略资源的比拼,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国家资源消耗战。美国势大但缺乏时间,伊朗弱小却极力反击,但在连环过招的同时也已经接近各自所能承受的极限。

  伊朗在石油供应上的地位之重要,使得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石油消费大国都不愿意彻底得罪。面对美国不断要求各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即便是最铁杆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并非心甘情愿。希拉里向国会所提交的报告中也坦言“这些国家采取的行动实属不易”。

  美国11月举行总统大选,留给奥巴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不得不寄希望于其他国家共同出台刺激措施,来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否则他的选战将会命运多舛。正因如此,G8峰会上奥巴马才会毫不掩饰对德国的失望情绪,担心欧洲的危机加剧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美国的复苏进程。

  不断加压的制裁措施所表达的正是美国解决伊朗问题的迫切心情。在维护美国在中东利益的同时,尽快解决伊朗问题有助于降低石油价格,带动美国国内消费的增加,为奥巴马的选战起到正面推动作用。G8峰会的声明也预示着各国将在今年夏天配合美国,共同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压低油价、刺激经济。

  面对美国不断施加的压力,伊朗口头上的警告与军演只是虚张声势,手上能够有效反击美国的手段事实上只剩下石油。为了继续拉拢客户保持石油的出口,伊朗向潜在买家提供比其他产油国更长的免息贷款,允许用其他货币来进行石油贸易的结算,甚至通过重新谈判与客户签订大幅优惠的供应合同,营销手段之多、让利折扣之大,正是伊朗石油产业在制裁影响下处境艰难的具体表现。

  但制裁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1年伊朗政府收入下降了40%,制裁措施足以让伊朗每年损失近500亿美元。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伊朗只能逐步削减对能源和食品等重要消费品的补贴,大幅提高汽油、天然气、电力和食品的价格。严重的通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里亚尔兑美元的持续大幅贬值,这些都是制裁之下伊朗经济的窘状。

  对于美伊双方来说,6月中旬的会谈可能是最后的机会。谈判桌上如何为自身争取更大利益并达成妥协,是目前双方首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利益争夺进入高潮,伊朗局势存在短期内被再次“人为紧张”的可能。到时候与漫天唾沫、砖块齐舞的很可能就是油价,我认为油价甚至会因为双方激烈的言辞冲突而重返100美元以上的高位。当然我的观点依然是,在美伊核谈这场演出以和解告终的主旋律中,油价还是会回归它的中期下滑通道。

  (作者系第一财经电视驻香港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