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的逻辑:不对称的全球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艾经纬(微博)

  去年8月,标普下调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引发了一场危机。那么,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会不会很快再发生呢?笔者越来越倾向于危机可能发生,但受伤最重的不是美国,而是美国之外的全球经济体。

  危机转嫁,是美国这些年来惯用的策略。但这样的策略显然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运用的,这就需要追溯美国的逻辑——不对称的全球化。

  本次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金融投资阅读榜中,推荐一本全球化题材的新书《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此书的特点在于:一是作者为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副总裁黄树东,作为国际投行中的一员,却能写出一本超越“阶级立场”的书;二是作者早年是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提倡者,但在本书中却是批判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其人反思历程可见一斑;三是此书围绕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展开论述,提炼出200多年的大国兴衰逻辑,并能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崛起之前的路线之争

  美国崛起的逻辑是什么?作者将美国的崛起归纳为成为霸主之前坚持保护主义,以及成为霸主之后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

  书中,作者将这一逻辑的起源推及到美国建国之初出现过两种路线斗争,一是《独立宣言》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等人所主张的反对政府干预、提倡自由贸易,主张把美国建立成一个农业社会;二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等人提倡政府干预、贸易保护主义。

  平心而论,基于公平正义,笔者欣赏杰斐逊的理念,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丛林社会中,汉米尔顿的理念更能让美国崛起。汉米尔顿通过统一债务强化联邦权威,再建立美国债券市场,这为美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建国之后最初30年,实施的是自由贸易战略,利用农业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实行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希望融入到欧洲的经济体系中。

  但在与大英帝国的较量中,美国落败,在1812年美英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转向了保护主义。1861年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关税在相当长时间里高达49%。

  作者认为,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自由贸易策略表明,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低端产品的行为,在与强国的博弈中不是一种有用的武器。这种大量依靠海外市场的战略,率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安全。

  将此对照中国此前的出口导向战略来看,确实堪忧,中国以超低廉的价格、环境污染的代价向美国出口生活用品,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但美国并不会对此形成强的依赖,因为美国可以从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进口。

  崛起之后:不对称的全球化

  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从贸易保护走向自由贸易的分水岭。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美国打开了国际市场,当时美国制成品占世界的50%以上。

  作者认为,美国所主导的自由贸易是不对称的自由贸易。美国只是对低端产业实行开放,对高端产业倍加保护。如2005年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种不对称的自由贸易主义,渐渐发展成新自由主义。与曾经的西班牙、英国等世界霸主不一样的是,美国的经济霸权不是通过殖民地统治,而是通过WTO、IMF和世界银行,以及华尔街来实现统治的。

  笔者前段时间突然意识到1971年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一是当时中国的二号人物林彪外逃摔死在蒙古;二是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三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四是美国石油产量达到顶峰,开始进口石油。

  和本文主题相关的是后两件事,当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半金本位走向了美元本位,美国可以靠印刷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本质上用债务统治了世界。

  当美国开始进口石油时,意味着美国开始要在石油战略上发力,于是基辛格的“石油美元大循环”战略出炉也就不足为奇了。即是石油以美元定价,石油购买国为石油支付美元,石油输出国则将美元输送至美国,美国再将这些美元以短期债务的形式借给石油购买国(以拉美最为典型),如是循环往复。

  在作者看来,正是不对称全球化下“石油美元大循环”战略,使得当1979年美国开始加息时,直接刺破了拉美的繁荣幻景。

  除了拉美,美国的不对称全球化还运用在日本。为了解决与日本的巨额贸易赤字,美国通过1985年的广场协议推动日元升值,此后日本资产市场一路走向泡沫化。再之后,就是众所皆知的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新自由主义破产了吗?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欢呼这是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但是真的破产了吗?

  没有,因为美国所推行的不对称的全球化根基依然很牢固。

  一是美元本位仍然在主导国际贸易体系、金融体系。全球贸易体系中,美元结算毕竟仍占绝大多数;全球外汇交易中,美元占85%的份额;全球汇率体系中,截至2009年,有54个国家盯住美元,只有27个国家盯住欧元。

  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力言不可能回到金本位时,笔者只觉得这是一个烟幕弹。确实,金本位难以回归了,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约束目前美元本位带来的用债务统治世界的逻辑。

  二是美元本位所衍生出的美国国债市场。通过“斯蒂格利茨怪圈”,发展中国家出口所得的美元回流到美国国债市场,如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作者以为,中国财富已深陷美元和美元资产的陷阱。

  美国国债市场还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石,5月末当欧洲市场暴跌时,全球避险资金再次涌入,使得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了历史新低。

  三是WTO、IMF、世界银行之类的国际经济组织的主导权依然控制在美国的手中。

  所以说,不对称的全球化依旧可以兴风作浪。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和巴里·埃森格林的《嚣张的特权》有异曲同工之处,前者基于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角度而写,后者以美元为主线而写。

  谈及大国兴衰,对中国而言,未来数年是个微妙的时间节点。是如目前诸多人士所鼓吹的——20年后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还是如对冲基金经理所言的——成为下一个日本?

  甚至可以说,按照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取代美国或是成为下一个日本是中国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大国兴衰》一书列举了种种中国经济现象,说明了美国在不对称的全球化名义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各式各样的陷阱,中国经济已经面临严重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

  对于未来,我们很难说清楚,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不过,这本书或许有助于你认识未来。(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http://weibo.com/aijingwei)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