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日报》评国企改革: 改革未完成, 部分观点待澄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8: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现在国有资本的功能和个别企业目标的差异日益明显。目前的掣肘在于国有资产实现形式没有资本化,“顶层”国有企业没有进行股份制改制,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应改革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利用公司制度的特点,“解放两个自由度”:使国有资本具有流动性;保障企业自主经营,做强做大。

  2.目前,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中过量的国有资本不断制造新的过剩产能,形成对非公资本的挤出;另一方面,在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融资、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房、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领域,国有资本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再建政府“融资平台”。

  3.其中国有企业处于强势地位。一是它属“体制内”、有“行政级别”和从政府那里获得稀缺资源的优势。二是可以方便地获得银行贷款。国企产出大约占1/3,但获得的银行贷款约占70%。三是国企在一些上游产业、基础服务业形成寡头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四是即便在竞争行业,也有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两道门槛。一些重要产业的准入条件往往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制”;而行政审批则和与政府的亲疏程度相关。很多民营企业因此被挡在门外,称此为“玻璃门”。五是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建设职能,在既有国企之外,通过“融资平台”又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不少民营企业被挤了出去。

  4.国企更倾向于在内部进行交易、形成配套。如为发展电动车,一些央企在自己圈子内组成联盟,大手笔投资,建立产业链,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市场壁垒。一些银行显性或隐性地把民企看作不可信任的企业群,为规避“政治风险”,有远离民企的倾向。

  (资料来源: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