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LME亚洲区董事总经理Liz Milan:在中国建立交割库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2: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汪睛波

  随着国内金属期货保税交割的推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这个国际金属交易巨头在亚洲的业务发展也日益引人关注,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与中国的交易所的合作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品牌等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期专访了LME亚洲区董事总经理Liz Milan,其就以上焦点问题发表了简要的看法。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LME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有何阻碍?怎么看待现在伦敦、上海两地的金属套利?

  Liz Milan:我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交割库,可能是监管部门还没有准备好相关的事宜,但并不是只是针对LME的交割库问题,其实其他国际上的交易所也还没有在中国境内建立交割库。在有LME交割仓库的地方,我们都要确保法规、税收等方面的相同和兼容,但很多地方很难具备这些要素。不仅在中国遇到问题,甚至很多年之前,LME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遇到过税收等方面的阻碍,以至于在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交割库都遇到了难题,比如我们在法国就曾遭遇过麻烦。所以在所有这些要素到位之前,我想我们不会在任何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交割仓库,建交割库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就目前的套利而言,中国的贸易商做伦敦和上海两地的套利(在伦敦买入、在上海抛出)恐怕不好做,他们或许可以在虚盘上套利,但实盘上把货运到中国就可能不赚钱了。

  日报:你认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对LME而言更像是一种对手或者说竞争者的关系吗?(上海期货交易所也提供有色金属合约,最近一年多还在推进保税交割)

  Liz Milan:其实很难说我们是那种直接的竞争对手关系。其实LME和上海两个市场的不同在于,LME的产品更倾向于服务一些大型金属批发企业和机构,像国际上的很多大的金属矿商或生产商。LME的金属合约乘数通常高达25吨,而上海的金属期货合约大多是5吨/手。在LME我们没有太多个人投资者,我们更专注于批发商类型的投资者,而非“零售”方面。当然我们也在小合约方面做一些尝试,比如和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迷你金属合约,那个也是只有5吨/手的小合约,以LME金属价格作为结算价。不过这些迷你合约的推出并没有影响到原有的LME标准大合约的运行。

  日报:LME未来会否考虑和上海期货交易所联手推出产品,正如LME曾和新加坡交易所共同推出过迷你合约?而在新加坡合作推出的迷你金属合约的流动性并不好,你怎么看?

  Liz Milan:和上海共同发产品之前还没有讨论过,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非常开放,我们并不排斥合作。我不是很清楚为什么那些产品流动性不好,交易所发布一个新产品,而市场需要这样一个品种,但是我们毕竟不能人为地“促使”客户去交易。

  日报:LME的股权交易进展得怎么样?LME总裁MARTIN曾经说过,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出售交易所。

  Liz Milan:是的,他是这么说过,LME从来就不是挂出“待售”,目前在交易所股权交易方面还是无可奉告。

  日报:怎么看待OTC产品?

  Liz Milan:OTC是一个有趣的市场。OTC产品非常的灵活,并且也不是标准化合约。不过像LME产品这样的交易所产品可以保证更高的透明度,我们可以实时看到所有的交易、谁在交易,我们能实时地看到所有会员和以及他们的客户的交易,交易所有着更好的监管,交易更加有秩序。有些OTC产品也可以放在交易所交易,比如很多经纪商曾经把LME品种的平均价格合约作为OTC产品提供给客户,这种OTC产品在生产商、贸易商之中有广泛的参与者,他们过去曾经用这个平均价格对冲风险,而LME如今也推出了平均价格产品,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放在交易所的框架下,它解决了交易的信用风险,尽管OTC产品的交易所化未必每次都能行。现在美国也有一些监管部门想把OTC市场的一些产品向交易所产品转化。

  日报:你怎么看待有一些中国企业在LME注册品牌,这对于公司来说有好处吗?

  Liz Milan: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LME注册品牌。当然,在LME注册了品牌就等于给了市场一个可选择的交割品牌,而且注册品牌是对公司产品质量和标准的一种证明,在成为注册品牌之前,对于公司的产品有很多指标的要求。所以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事情,即便生产商没有在LME进行交割,但注册品牌也是一种品质的肯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