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基金行情看涨 PE不愿只做“搭车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0:58 来源: 一财网对PE而言,是顺势搭一把被投企业的顺风车还是选择自己来参与呢?或许在中国市场,大部分投资机构会选择前者,但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下称“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励弘坚定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她选择后者。
除了贝恩资本的职位,王励弘还有另一重身份,金宝贝中国区早教业务董事长。
2010年10月上旬,贝恩资本向美国金宝贝开出每股65.40美元的报价,较报价之前的该股收盘价溢价24%,总收购要约达到18亿美元;2011年,贝恩资本成功全资收购美国金宝贝。就此,投资机构转身成为企业的掌门人。
亲掌企业
这在贝恩资本内部已成惯例。据王励弘介绍,以贝恩资本首只规模为1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为例,目前该基金在亚洲市场投资了10家企业,其中有5家直接控股。而已在今年年初募集完成的总规模为20亿美元的亚洲2号基金也将延续这样的一种投资风格。
王励弘说,这是收购基金(Buyout Fund)惯用的操作手法。“如果是投资机构控股的企业,在运营管理上主动权就更多,能加强改变企业的能力,而不是短线投资赚个二级市场的差价。”“随着国内上市增值机会的减少,VC/PE在国内现行的这种快进快出的模式会得以改变,一部分资本会流向更为成熟的收购基金。”王励弘强调。
收购基金其实是PE基金的一种业务形态,在国外成熟市场其占据着主导地位,诸如贝恩资本、KKR、黑石等老牌投资机构在海外的投资多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记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比如早在1989年KKR就以264亿美元成功收购了RJR Nabisco,贝恩资本则在2006年7月联合KKR和美林收购美国最大医院连锁集团HCA,黑石在2008年也以360亿美元完成对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的收购。
与这些老牌机构相比,新进入者中也不乏将目光瞄准于此的,2004年成立的以投资消费品行业见长的欧美基金利安资本(lion capital)同样也是收购基金的“拥趸”。利安资本在其官网上这样写道:基金投资控股那些在欧洲和北美市场面向消费者的中型及大型企业,并通过其在消费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营进行深度投资运作,以此获得卓越的风险回报。
“成为企业的大股东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权来改变企业,一旦企业掌控的这辆车开得不好,就能有调整方向的权力,而非只是简单地搭一班企业的顺风车。”王励弘告诉记者。
赚成长红利
而对于投资回报的考量也是不少外资PE在海外市场选择收购方式的原因之一。云月投资高级副总裁茅矛指出,在海外干PE是个辛苦活,一二级资本市场无过多的价差,所以大部分海外PE会选择以控股的形式介入投资项目,参与企业的管理,借助企业的业绩增长来赚取回报。
利安资本合伙人Lyndon Lea对此就深有体会。他在上个月将其基金投资的Weetabix60%的股权转让给光明食品集团时曾对外表示:“我们在2004年对Weetabix的收购是基金的第一笔投资,在我们持有Weetabix的8年多内,对品牌不断增加的投资和在品类方面的创新,令公司的收入增长胜过了谷物行业增长。”
据外媒报道,2010年Weetabix的销售收入近4.5亿英镑,税前利润2040万英镑,较2009年增长了近3.75倍。自从8年前收购Weetabix后,利安资本通过分红迄今已获得三倍于当初股权投资的收益。
而利安资本在2004年投资的JIMMY CHOO也成绩斐然,JIMMY CHOO鞋类产品销售年增长达到25%,而其手袋销售年增长超过100%。
然而,在中国市场更多的时候这些外资却选择占少数股权做一个财务投资者。对此,王励弘向记者解释:“在中国我们投资的不少企业是占少数股权,主要原因是有很多企业是企业家自己创业,他们希望在企业里占较多的股份。”
但是,尝试者也不在少数,这其中也包括国内一些主流基金,比如弘毅投资在2004年收购中国玻璃,中信资本曾在同年联合华平基金并购哈药集团。此外,资金管理规模近5亿美元的云月投资截至目前在国内一共投资了13个项目,其中7个项目均为控股。
实践证明,这些少数派的成绩并不差。弘毅投资帮助中国玻璃完成重组改制后在香港主板上市,随后企业又引入国际玻璃生产商Pilkington作为战略投资人,并通过收购陕西蓝星、北京秦昌等多家企业的控股权,成为中国最大平板玻璃上市公司,弘毅所持的股权也跟着水涨船高。而云月投资目前有6个项目已经退出或者正在退出,其投资的13个项目中仅1个项目处于亏损。
“Buyout的年化回报率会低一些,但由于持有时间长,不仅可以获得企业改造后的收益,而且如果企业每年赚钱,投资人每年都可以获得分红,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茅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