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刀具之乡燕矶镇的起与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16:52 来源: 《新楚商》《新楚商》杂志 记者 | 吴淋淋 发自鄂州
鄂州市燕矶镇,被称作“金刚石刀具之乡”——这里是金刚石刀具产业的最早发源地,企业如今达到了329家,每120个燕矶人中就有一个做金刚石刀具企业的老板,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以上。
从无到有,以至中间经历的诸多起伏,燕矶镇的产业发展路径汇聚了中国乡镇经济发展的缩影。
如今的繁荣
从鄂城出发,沿着鄂黄公路,车行16公里,便到了燕矶镇。如果不是偶尔在路边看到一些厂房,“金刚石刀具之乡”和中国其它乡镇也并无二致。
“看起来这里是跟其它地方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也看不出经济有多发达。实质上这里的人还是蛮富有的,大多数有钱人都已经搬到鄂州市了。”燕矶镇上一文具店老板李新剑说,就这条街上就有几十家金刚石公司,只是这些公司都没有挂牌,被称作家庭式作坊,一台机器五六个人就是一个知名公司。
正坐在门口不停拉动机器的刘子明说:“我们也就是一个小作坊,只有一台机器,五个人,主要生产金刚石刀头。这边负责生产,销售在深圳。每天产量不算高,利润还不错,有20%的利润,市场需求也大,所以只要质量够好,不愁销。
“这边生产金刚石刀具企业是很多,你别小看这样家庭作坊的小企业,他们大多数在沿海地区都有销售点的,甚至有些产品直接出售到国外。”刘子明说。
“到燕矶镇买金刚石刀具,没有买不到、买不全的产品;燕矶镇的业务员,没有只为某家企业推销产品的,用户需要什么,他们都能满足需要。”长江精工副总经理张建斌说。
长江精工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电一体化及金刚石工具和设备研究、生产、开发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有设备、锯片、钻头,还有许多辅助设备等,共有近千个规格品种。
张建斌介绍,我们生产的主辅设备,80%销在本镇同行企业,成为他们的“上线”;而我们所需的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等,都在镇内企业加工,公司一年所需的20多万片的大小锯片,也都从镇内相关企业进购;把两头的账一算,仅我们一家企业,一年在本镇售出和进购的产品总额就达700多万元。
湖北昌利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利)是生产金刚石工具、人造金刚石单晶及其原辅助材料的综合性企业。走进昌利的生产车间,200多名生产工人都在忙碌的生产,昌利副总经理李和平指着厂里的机器说,现在拥有全电脑控制刀头热压机、六面顶金刚石压机等大中型机械设备80多台套。
李和平指着样品间的产品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各种型号产品达300多种。2003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金刚石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部分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去年的销售是1.3个亿。
2012年5月8日,燕矶镇政府牵线搭桥,利用民资近亿元将燕矶镇金刚石刀具工业园内的湍结林辉和凯悦无纺布两个资金周转困难的重大企业激活,进行再生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两个企业解决了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燕矶镇党委政府一位负责人笑着告诉《新楚商》记者,精心打造“金刚石刀具工业园” 是燕矶镇政府的重中之重。金刚石产业已经成为燕矶镇的核心产业。
据了解,燕矶镇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鄂州市金刚石产业集群的企业发展达到329家,集群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8.3亿元。整个集群的销售和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34亿元、利润1.58亿元,创汇6000万美元,完成工商税收1.8亿元。
目前,整个集群形成了以鄂信钻石材料、长江精工、昌利工具等企业为龙头,其他企业为配套的生产格局,产品品种门类齐全。刀具、单晶、基体、石材机械、工具设备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生产系列化,品种有100多个。其中,主导产品金刚石锯片刀头市场占有率为65%,人造金刚石单晶的市场占有率为34%。已有70%的正规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0%以上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2家企业产品荣获湖北名牌称号。
“每120个燕矶人中就有一个金刚石刀具企业的老板,每年燕矶人汇回的款项达20亿元以上。”燕矶镇党委政府一负责人说。
10年凋零
1983年,燕矶镇人张忠明从上海引进配方并经过自己摸索,研制出我国首件金刚石刀具。1984年在燕矶镇创办了第一家金刚石刀具厂,到1987年他的资产已过千万元。
90年代初,张忠明创办的刀具厂关门转行,此后配方泄露,从张忠明厂里出去的员工,纷纷开起了金刚石刀具厂,燕矶镇的金刚石刀具厂快速发展。
“其实金刚石刀具厂的门槛不高,一台机器也就几万块钱,四五个人,只要有配方生产起来也不难。”刘子明说。1999年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机器不是全自动化的,每天也只能生产三副刀头,产量低,但是利润很高,社会需求也大,一副刀头都可以卖到5000到10000,5000块钱的刀头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
由于利润可观,生产经营红火,到1992年,燕矶镇涌现出金刚石刀具企业200多家,全镇从业者逾2万,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
1992年,由于税费重、治安乱、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大批业主跑到外地办厂,镇内企业锐减,到2000年仅剩10多家。
当地一位模具师傅对记者说:“在当时主要是燕矶镇还处于探索期,没有指导,完全靠企业去摸索。再加上当时,这些刀具在沿海地区卖的居多,没有什么物流,运费成本也高。”
“那时候我们还是家庭式作坊,公司成立之初很艰辛,物流没有现在发达,主要是靠人工背着生产的刀片,坐火车到沿海地区上门推销,先让别人试用如果可以然后再买。”李和平跟记者回忆。
随着企业配套服务需求的增大,这里的许多企业和产品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裂变。
“就拿企业所需的银焊片来说,过去10多年来都从沿海进购,路途远、价格高,企业成本也高;没形成一个产业莲,产销分离。”李和平介绍,燕矶镇从事金刚石刀具生产的大多数是当地农民。过去,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主要靠反复试验,然后从中总结规律,指导生产。这种原始的方法在当初发展阶段效果明显,但后来就难以适应。再加上,税收费用高,出现竞争严重,等等原因,许多业主纷纷转到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发展。
“当时,燕矶业主的经营不规范。按说,为了将这个“第一镇“做得更强,有关部门应善意引导、规范。可一些执法部门却重罚款。燕矶瞬间凋零,这一凋零就是10年。”刘子明有些不理解。
重振之路
2002年初,王承章任燕矶镇委书记并且向全镇人民承诺:任期内,不重振燕矶“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雄风,不让燕矶人民靠此致富,我引咎辞职!他们请求上级支持,在燕矶召开现场办公会。会上,鄂州市委、市政府以“办公会纪要”形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其中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金刚石刀具城;实行服务代理制,为落户企业办理一切相关手续等17项相关政策。
“政策再好也要有人愿意回来建厂才行,于是镇政府领导趁过年期间,每家每户拜访,并且邀请在外地建厂的燕矶镇人,回家乡投资建厂。”燕矶镇党委政府负责人说。
而湖北鄂信钻石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才把厂子从深圳迁回燕矶镇。鄂信钻石在行业内最先通过了产品质量认证,回到燕矶镇的鄂信钻石为燕矶镇增添不小名气。
“随着金刚石刀具的发展,从燕矶镇走出去的工人,经过在沿海地区熏陶,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也更过硬,对金刚石刀具的技术也有很大的认识和改进。”李和平介绍,在当时一些在外地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开始逐步的向燕矶镇转移,沿海地区的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而中部地区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对金刚石刀具的需求也逐步增多。
由于金刚石刀具企业的发展,跟随而来的,相应配套设施也建立了起来。李和平跟记者介绍,现在鄂州从上游的石材厂,到下游物流等等都有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就说在本地兴办的银焊片厂,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金刚石刀具这块蛋糕自然越做越大。
这些大企业也带动了小企业的发展,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直到2006年,燕矶镇金刚石刀具企业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产值突破10亿元。
目前,燕矶镇形成金刚石刀具产业规模,燕矶人在广东云浮镇、福建水头镇、山东莱州市等地办厂400多家。据中国金刚石工具情报网不完全统计,鄂州燕矶刀具产业市场拥有量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产量居全国之首。有12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每年向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出口锯片200余万片,机械设备100多台套,创外汇1000余万美元。
近几年来,为提高金刚石刀具竞争力,当地政府和协会请来国内外专家,为从业者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科技提升”,燕矶镇金刚石刀具企业技术人员实现了由“试验科技”向“理论科技”的转变,并攻克了智能烧结机、单晶、粉末触媒等设备和工艺技术难题。过去,燕矶镇生产金刚石刀具的单晶都是从外地购进,每年成本高达亿元,通过技术攻关,燕矶人5年前就攻克了技术难关,自己生产这种产品,使成本成倍下降。
提升乏力
自2003年,燕矶镇规划建立的金刚石刀具产业园,整个产业园由“四园一场”组成,即金刚石刀具制造园、金刚石单晶制造园、金刚石刀具基体制造园、石材加工园和金刚石产品市场,占地面积12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
“金刚石产业园始终是一个规划,到现在也只有十几家企业在里面建厂。”刘子明说,至今产业园里面的大部分土地还是农户的农田,农户都不愿意把农田卖出去,而且土地费用也高,燕矶镇金刚石刀具企业产值达到2000万的企业也就20家左右,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都觉得没必要花费那么多钱再到产业园。”
刘子明说:“虽然我们也只有一台机器,每年的产量不高,但是效益也不错,一年100万都不成问题,我们是农民出身的,没有读多少书,只是懂点技术,也没有太多的钱去搞投入,我们做的产品只给深圳固定的经销商。再说生意做的大,你的风险就大,像我们这样不用承担多大的风险,省事也省力。”
面对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李和平则说,三年前我们可以随便说,燕矶镇是金刚石刀具之乡,全国第一金刚石刀具镇,但是现在不敢轻易的说了。因为浙江、福建、山东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了燕矶镇的技术水平。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走出燕矶镇,虽然燕矶镇相对企业多,而且税收也比其它地方低很多,但是仍有些不利的因素。”
李和平跟记者介绍,燕矶镇上规模的企业也就那么五六家,有80%的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而这些家庭作坊式的公司恰恰阻碍了燕矶镇的发展。我们大企业产品都成立研发中心,辛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这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做久了也能看出门道,再稍微加上自己的创新,也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我们也不能说人家侵占我们的专利权。但是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很厉害,我们卖的是品牌,一个锯片400元,他们就卖390元。同行竞争,一旦白热化,就会导致各方受损,所有企业都会大伤元气。
燕矶镇行业协会副会长龙其准说:“我们也做出一些努力,比如为避免价格上的无节制‘厮杀’,协会根据外部市场的价格水平,通过制订章程,实行‘保底价’销售,并在此基础上以利益为纽带,加大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相互参与度,使其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联动格局。”
“政策是好的,做起来很难。”刘子明说,这样的政策好多年前都在叫,但现在还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燕矶镇现在企业是聚集的,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多数小企业小富即安的心里很严重,而且这些企业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仍然是这样,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浙江、福建等地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如果不及时的调整,十年之后仍然有可能重现十年前的凋零。”业内认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