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明家"赵克的跳跃人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17:01 来源: 《新楚商》

  《新楚商》杂志 记者 | 张泉薇

  初见赵克,是在住建部主管的《城市住宅》杂志的封面上。与镜头呈45度角正襟危坐,似笑非笑。及至本人出现,却跟封面给人的想象大有意外。其人大约一米八,走路大步伐,南人北相。他解释说,祖籍是山东。

  50岁的赵克甫一落座就开始大谈他的发明,可他其实是个商人。如果允许时光再往前数三十年的话,他还是个军人。

  这是个奇异的大跨度,是堪称范本的三级跳。

  “不想当发明家的士兵不是好商人”

  对于“武汉朗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克来说,这两年风光无限。这家注册资本1000万,员工仅70余人的本土民营空调制造企业,低调攀爬了七年,凭借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余项核心技术一朝登顶,将许多国内知名空调业同行甩在了身后。

  去年6月,住建部组织的中国建筑工业“空气源热泵三联供标准编制会议”正式将朗肯这家湖北中型民营企业制定的标准确认为国标。这标志着,在中国,今后无论哪家企业生产空气源三联供机组,都要按照朗肯的标准进行生产。“可以这么讲,国家标准就是我朗肯的企业标准。”赵克说。

  事实上,在赵克如数家珍的“空气源热泵三联供”领域,他的“武汉朗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资历尚浅,初创至今不过7年。但这个七龄童以其惊人的早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行业的带头大哥。而坦克兵出身的老板赵克现在也已经是空调业的知名人物、国内设备工程建筑行业的专家。

  赵克认为自己具有B型血天蝎座的典型特质:头脑敏捷,思维跳跃。这一跳跃就跨了三个领域、三十年。18岁时,赵克新兵第一年,十年动乱里所学无几的他在当届高考中轻松考取了坦克学院,震动了整个部队。但据他说,自己对高考毫无兴趣。进考场的原因是考试前一天战友间打的一个赌,而报考坦克学院的原因是:坦克部队的夹克和马靴实在是太过威武。

  在部队里,赵克发明创造的能耐和他不复习就能考取大学的事迹一样闻名遐迩。训练器材、生活工具,经他动手一改,不是多了一项功能,就是少了一些麻烦。

  “天生丽质难自弃”向来是老天注定。赵克的发明天赋最终也没有被埋没。从部队军人到武钢干部,再到贸易商人,尽管每一次都可能成为归宿,但在接近天命之年的时候,赵克还是像赴一个人生之约一样,成为了发明家、同时也是数项国家专利的拥有者。此时的赵克坐《新楚商》记者面前,对自己的产品津津乐道,骄傲溢于言表,俨然一个行家里手、个中翘楚。

  赵克的骄傲来自于“空气源热泵三联供机组”。这是他带领朗肯团队独立研发的拳头产品。这项技术颠覆了普通空调制冷制热的耗能工作模式。时至今日,已经被业界广泛誉为“空调界的一次革命”。在基本构造方面,空气源热泵三联供机组与时下许多中央空调的原理相似,采用蒸气冷媒压缩循环,从空气中吸取热量加以做功。但朗肯三联供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把传统空调制冷时排放到大气中的废热加以回收利用,转化成生活用水。如此一来,不仅达到了制冷要求,还能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热水,三位一体。废热不再白白放走而是转化成余热,在减少能源损失的同时,减少废热排放,减少冷凝热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保护了大气环境。

  对于家庭来说,傻瓜式的三联供机组方便高效,一体化解决所有问题,把热水器和分体空调彻底扫出历史,并从此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则能减少一半以上的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相比其他设备,朗肯的三联供机组可验证的节能效率高达45%,甚至更多。

  靠技术说话,这和做贸易完全是另一回事。所以它跟运气无关。赵克说,朗肯的LOGO是一个象形的皇冠,立意于成为行业领导者,在三联供技术的成熟时刻,被证明已经初步达成了目标。

  时至今日,在国内暖通业界,“三联供”的概念已经铺天盖地,而国内能够真正提供这一标准化方案的产品生产上、方案提供解决商,却仅有朗肯一家。“三联供是我取的名字,提的概念,别人拿来用我觉得高兴,说明我的思想被这么多的人认可了。”赵克说,“但是据我了解,国内很多所谓的三联供,大多只是用了这个名字和概念,并没有实现像朗肯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三联供。”

  2010年,在全国商务领域节能产品名录中,朗肯的名字与格力、海尔、美的等国内空调业巨头的名字赫然并列,毫不露怯。

  而这一切,肇始于赵克“不信邪”、“不服输”的性格。2004年,赵克还在广州做贸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空气源热泵技术,少年从军时代起就善于钻研各种技术的赵克对此萌生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问题或者说商机被他这个门外汉一眼发现:“一台机冬天才使用,未免太浪费了,一机多用是否可行?产生暖气的同时能否加热生活热水呢?”这些在今天已经被朗肯解决了的问题,在当时被业内认为是痴人说梦,不少业内专家下了“不可能”或者“没意义”的断言。

  赵克自己也懂技术,他的信心并非盲目。按照他的判断,空气源热泵技术废水加热的理论难题一定会有办法克服,也有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赵克不听所谓业内人士的劝阻,这个从军队出来后做了多年贸易的中年商人,带着不管不顾的狂热,揣着早年做生意炒股票积攒的300万,一头扎进了前景一片模糊的研发事业中,每天带着几个工人下车间敲敲打打,废寝忘食。

  不疯魔,不成活。如今想起当时不留退路的决定,赵克没有流露出后怕的担忧。在他看来,成功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他分析说,在中国,像武汉这样冬天极冷、夏天酷热的地方,为他这项集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为一体技术的需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场所,再加上节能减排的环保意义,投产后前景一定看好。

  从奇想到变成现实,只用了两个月。随着第一台样机的顺利诞生,赵克的朗肯公司也在广州正式成立。“直到现在,很多企业都做不来这件事,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可行的,不相信就不会去实践,不实践就永远突破不了。”赵克事后感慨。

  现在,这种既能制冷供暖又能加热生活用水的三联供机组已经走进了许多公共场所和家庭。

  市场的接纳当然需要时间。一开始,客户对这种新产品无一不是半信半疑。有一家客户为了检验朗肯空调的节能效果,甚至主动给安装了普通空调和热水器的邻居做一个月的电费支出对比。据说对比的结果是显著的:安装了朗肯三联供中央空调的客户,比使用普通空调和热水器的邻居家少掏了400块电费,节能效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赵克相信,好东西自己会说话。客户的使用体验,是市场最有力的肯定。

  “把这个玩意儿搞成电动的多好!”赵克顺手拿起一只杯子打比方,“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想法,但你们只是想一想就过去了。我不是这样,我有了想法,敢去试。”赵克说,自己中学的时候写文章总是写成科幻作品,天马行空,胡说八道。长大以后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的胡扯被现代科技逐一变现。“所以我对科幻电影和小说从来都不稀奇。我相信那些都是现实的。”

  活得自由一点

  早在二十年前,赵克第一次总结了自己的人生愿景:活得自由一点。那是90年代初,赵克从部队转业被分配进武钢也已经好几年了。在那个普遍论资排辈的年代,年轻的赵克仍然凭借不俗的个人能力为自己打开了一条旁人羡慕的上升通道。

  也许是少年得志,抑或是在军中养成了直脾气。骨子里骄傲惯了的赵克发现自己很难在体制内找到内心认同的东西,而野草般的个性时时感到被束缚。他于是果断甩手不干。如今,跟记者重述这一切的时候,50岁的赵克轻轻说起了一个在今天看来都会觉得“太文艺”的理由:“我觉得不快乐。”。

  赵克的父亲退休前官至厅局级,看到父亲就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将来,“他老了还不是去打门球?”赵克说,那不是我想过的生活。

  离开体制后,赵克南下寻找自由天地,先是在广州做贸易,后又在股市最赚钱的时候投身股海,一时暴发,迅速成为了改革受益最大的一代人中的一员。

  1995年,先富阶层赵克开上了蓝鸟车;96年又换了辆奔驰S500。那个时候,他的车在整个武汉城里也找不出几辆来。对当年的赵克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但我不是为了显摆,我是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我觉得我就该开那个车,就该穿这个衣服,什么牌子、多少钱,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都随意。”初到广州打天下,赵克挤公交车,他禁止员工在公交车上叫他“赵总”,“哪有老总腆着个啤酒肚挤公交的?我自尊心太强,觉得丢不起那个人。”他笑着说。

  对赵克来说,面子比命大。

  2008年,一直走顺字的赵克遇了唯一的坎儿。公司内部股东变动,导致资金一时急缺,账面上只剩下几千块,而曾经对朗肯表达好感和主动承诺的投资方一时间居然无一靠谱。逼近年底,工人半年的工资没有着落,连卖菜的都找到办公室要账。看着几十个徘徊在年关当口、眼看无法回家团聚的工人,从来不曾开口求人的赵克第一次服了软,登门向政府求助。最终,在年关的最后一天,他拿到了江夏区政府30万元的拨款,让这个身处成长期的创业公司平稳地度过了一劫。

  三年前的这次失意让赵克对资本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对那些轻诺寡信而没有耐心的风投者增添了几分谨慎:尽管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投机型的合作伙伴不是朗肯需要的。对于赵克来说,朗肯像是自己的孩子,宁愿一步一步走得慢些,不愿揠苗助长。

  随着朗肯的技术实力尤其是空气源热泵三联供技术被业界肯定,如今的朗肯早已远离了创业初期的艰难。目前,正准备继续扩大规模的朗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再次吸引了大小风投纷至沓来,对朗肯的技术青眼有加。赵克说,现在轮到我们选了。朗肯负责技术和销售的总工刘国刚告诉记者,现在找我们来谈合作的风投少说也有四十几家。

  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对于朗肯而言,最好的时刻也即将到来。现在,朗肯的样板工程已经遍布全国,作为湖北省内唯一一家有资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朗肯通过这种新模式合作的项目工程也取得了初步进展,来自市场的积极反馈日渐增多。

  赵克驾驶着朗肯的列车开上了坦途,而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并没有消停的意思。关于来年的打算,未来五年的计划,包括自己最后的事业,随时都有灵光乍现。虽然不闲着,但每件事情都是自己想做的,按照他年轻时对自己“活得自由一点”的希冀,上半辈子,大致圆满。

  赵克说,退下来以后要做什么都想好了。要办一个旷古绝无的敬老院。这个敬老院将同时供养几千个孤寡老人。但老人们并不坐等腐朽,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会养猪的养猪,能种菜的种菜,甚至做学问、搞研发,形成生产力。孤寡老人在赵克的乌托邦王国里相互扶持、志同道合者形成圈子。彼此相伴度过余生。“我只押社保,除此之外一分钱不收,给他们养老送终。我甚至会带他们去看墓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将来的去处。大家活着在一起玩儿,死了也有陪伴。不觉得孤单,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会把这个当作我最后的事业……”赵克眼里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光。

  说着说着,他戛然而止,笑了:“我现在说这些,又有人会觉得我在胡扯了,就像从前那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